世界紅茶的鼻祖正山小種
發布時間:2024-12-13 點擊:101
普洱茶吧網是一個為茶友提供普洱茶知識、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市場行情而進行的茶文化交流平臺,是普洱茶業界最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權威非商業門戶網站。
正山小種紅茶,是世界紅茶的鼻祖。又稱拉普山小種,是中國生產的一種紅茶,茶葉是用松針或松柴熏制而成,有著非常濃烈的香味。因為熏制的原因,茶葉呈黑色,但茶湯為深紅色。
正山小種產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受原產地保護。正山小種紅茶是最古老的一種紅茶,后來在正山小種的基礎上發展了工夫紅茶。
傳說由“次品”加工而成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關,就像一塊保留地,內涵雋永卻又無聲無息。明朝中后期,世界紅茶鼻祖——正山小種紅茶就誕生在桐木關。
據桐木關老人傳說,明朝時的一支軍隊由江西進入福建時路過桐木關,夜宿茶農的茶廠,由于正值采茶時節,茶廠鋪滿了剛采下的鮮葉,準備做綠茶的鮮葉成了軍人的床墊;當軍隊離去時,心急如焚的茶農趕緊用當地盛產的松木燒火烘干,然后把變成“次品”的茶葉挑到星村販賣。
本以為走霉運的農民在第二年竟然被人要求專門制作去年耽擱了加工的“次品”,第三年、第四年的采購量還越來越大,以致桐木關不再制作綠茶,專門制作這種以前沒有做過的茶葉。
這種生產量越來越大的“次品”便是如今享譽國內外的正山小種紅茶,只是當時的桐木關茶農并不知道他們眼中的“次品”卻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珍愛!
在歐洲最早稱武夷bohea
那為何叫正山小種呢?正山小種紅茶一詞在歐洲最早稱武夷bohea,就是現在武夷地名的方言諧音,在歐洲(英國)它是中國茶的象征,當時的英國人都稱中國茶為武夷,后因貿易繁榮,當地人為區別其他假冒的小種紅茶(人工小種和煙小種)擾亂市場,故取名為正山小種,正山指的是武夷山星村桐木關一帶高山地區所產的茶,即正宗的意思,而小種是指茶樹品種為小葉種,且產地地域及產量受地域的小氣候所限之意,故稱正山小種。而其他地方產的小種紅茶均稱外山小種或人工小種。
正山小種紅茶早在1604年以前就由荷蘭商人帶入歐洲,最先它是以治病功能在藥店出售,而此時世界其他紅茶均未誕生。由此可以推斷正山小種紅茶是紅茶之祖,桐木關是紅茶的發源地。
早期倫敦市場只有正山小種
據資料記載,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皇查理二世時帶去幾箱中國正山小種紅茶作為嫁妝,帶入英國皇宮。據傳英國皇后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泡一杯正山小種紅茶,為此正山小種紅茶成為貴重的珍品。
英國人對武夷紅茶(bohea tea)特別感興趣,早期的倫敦市場只有武夷紅茶,別無其他茶類,昂貴異常,豪門富室方能享用得起。由于英國皇室成員對茶的熱愛,塑造了茶高貴華美的形象。
第七世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別出心裁,規定17時進茶及餅干,說這樣可以產生消除深思的感覺。此后,午后茶就成為風行全國的一種時興的禮儀,通常都在紅茶中加入牛奶或奶酪。當時茶價很高,由此還規定武夷小種紅茶須泡兩三次。
茶館自1864年成立后,開始在英國大行其道,成為另一項傳統。有趣的是,茶館剛出現時竟成為單身女子唯一能公開會晤朋友而不損及名譽的場所。
最輝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
歷史上,正山小種紅茶最輝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據史料記載,嘉慶前期,中國出口的紅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種紅茶的名義,鴉片戰爭后,正山小種紅茶對貿易順差的貢獻作用依然顯著。
在正山小種紅茶享譽海外的同時,福建的寧德、安徽的祁門等地也開始學習正山小種紅茶的種植加工技術,正山小種紅茶的加工技藝也逐漸地傳入國內各大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產區,最終形成了如今聞名全國的工夫紅茶。
正山小種紅茶外形條索肥實,色澤烏潤,泡水后湯色紅濃,香氣高長帶松煙香,滋味醇厚,帶有桂圓湯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減,形成糖漿狀奶茶,液色更為絢麗。高山產好茶,茶樹生長地桐木關的特殊環境,特殊的加工工藝,造就了正山小種紅茶獨特的品質特征,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
制作工序
制法分為傳統制法和非傳統制法兩類。以傳統揉捻機自然產生的傳統紅碎茶滋味濃,但產量較低。非傳統制法的紅碎茶分為轉子紅碎茶(國外稱洛托凡紅碎茶),c.t.c紅茶和l.t.p(勞瑞制茶機)紅碎茶。
如以c.t.c揉切機生產紅碎茶,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揉切方法。不到一秒鐘,萎凋葉通過兩個不銹鋼滾軸間隙的時間就達到了破壞細胞的目的,同時使葉子全部軋碎成顆粒狀,青葉經萎凋、揉捻、發酵完成后,再用帶有松柴余煙的炭火烘干。發酵均勻而迅速,所以必須及時進行烘干,才能達到湯味濃鮮的品質特征。
桐木終年云霧,特別是春茶季節日照極少,故鮮葉萎凋大部分依靠加溫萎凋,當地松樹很多,日常燃料都用松柴,故萎凋用燃料亦系松柴。
萎凋在烘房青樓上進行(同武夷傳統巖茶加溫萎凋法),青樓分兩層,中間無樓板,只用橫木檔隔開,檔與檔之間孔隙3-4厘米,檔上鋪有小四方孔的竹席,供萎凋攤葉用,檔下0.3米處,懸置焙架,供熏焙用。加溫萎凋時將濕松柴于地面排列成“t”字形或“一”字形,點燃后使其慢慢燃燒,利用下層焙架上放置之濕坯上升的熱氣使青葉受熱軟化。青葉均勻攤放在木檔的萎凋席上,利用小四方孔的間隙受熱。青葉攤厚3-7厘米,緊閉門窗以免熱氣散失,室溫控制在30℃左右,每隔20分鐘左右翻拌一次,動作要快,防止傷葉,下面火力要均勻。
晴天亦可在外面曬青架(高2.5米,寬長不限)的青席上進行日光萎凋,中間翻動2-3次,使鮮葉水分散失均勻,萎凋至葉面失去光澤,葉張柔軟,手握如棉,梗折不斷,葉脈透明,青氣減退而略有清香為適度。
萎凋葉均需在室內地面稍微攤涼后,再進行揉捻。
更多關于普洱茶知識資訊請訪問普洱茶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