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結合”讓越鄉龍井茶葉提升質量買好價
發布時間:2024-12-12 點擊:53
清風陣陣,茶香四溢。近日,記者走進嵊州市玠溪龍井專業合作社時,只見20多臺自動炒茶機和12只電炒鍋都在開足馬力,炒制龍井茶。綠油油的青葉經過一道道制作程序,最后加工成了碧綠潤澤的龍井茶。
合作社社長鄭榮才告訴記者,從3月18日開始,合作社已收了8000斤青葉,解決了合作社成員茶葉的銷路問題,還讓社員大大增收了。“市場上青葉的收購價一般在30元左右,但合作社的收購價在70元左右,比市面上的價格高了一倍多?!编崢s才說,玠溪村其他村民和周邊村的茶農也紛紛把青葉賣給他們。當然,青葉要求也比較高,要一芽一葉,不帶茶蒂不帶余葉。
鄭榮才生在茶鄉長在茶鄉,與茶結緣一結就是四五十年。他覺得傳統的越鄉龍井必須進行技藝提升,走出“一流品質,二流加工,三流價格”的怪圈。而技藝提升的第一關則是采摘關。從去年開始,他就聘請專家到田頭地角對茶農進行采摘技術的指導,但一芽一葉的采摘要求讓很多茶農無法接受,鄭榮才的“法寶”就是提高青葉的收購價格——比市場價高出一倍。去年下半年開始,鄭榮才又多次聘請專家為茶農開展采摘培訓,讓茶農一改以前的采摘方法。今年龍井茶開始采摘時,鄭榮才再次聘請了一幫采摘師傅,每個村都分派五六位師傅去茶園指導,并和茶農面對面交流。
高價收購的青葉,讓茶農連續兩年嘗到了甜頭,接下來,鄭榮才還是打算再做深茶葉品質的文章。前幾年玠溪村茶農給茶園施的都是化肥,年復一年施化肥讓茶園土壤很容易板結,茶樹根系也越來越浮于土壤表層。這樣的結果很容易導致茶樹生長不旺盛,并且抗旱能力也越來越弱。提升茶葉品質,抓好源頭管理是重中之重。今年開始,鄭榮才決定對合作社500畝茶葉統一管理,統一施有機肥。肥施好了,茶樹長得好了,接下去就是采摘問題,然后才是制作工藝。
“茶園管理、采摘、炒制,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個方面都要把好質量關,越鄉龍井才能上一個檔次,客戶才會高價來收購?!编崢s才說,現在玠溪合作社的茶葉根本不需要拿到茶葉市場去賣,都是客戶上門高價來訂購的。
今年,為讓茶葉的制作工藝更上層樓,鄭榮才還買了12臺電炒鍋,從機器時代回到了手工時代。鄭榮才告訴記者,機器炒制的茶葉品質一定比不上手工炒制的,就像一件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旗袍無法跟老裁縫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旗袍相提并論一樣。“現在是人機結合,合作社20多臺自動機再加上12只電炒鍋,明年打算再增加10臺自動炒茶機和12只電炒鍋?!编崢s才說,要讓茶農真正增收,就必須從各個環節改善茶葉的品質,家有梧桐招鳳凰,只有茶葉質量提高了,遠方的客人才會到越鄉來,龍井才能賣上好價錢。
來源:農村信息報
作者:陳龍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