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茶是好茶,有假茶嗎?
發布時間:2024-12-11 點擊:42
過年大家一定都有喝茶吧,但能喝到真茶的又有幾個。喝到好茶,是我們每個茶友的愿望,但真的很難,就像我們想享受藍天和干凈的空氣一樣,成了一點奢望。但我們平時看茶的文章,介紹的那些茶功能,那都是茶中精品,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的茶,其實如今想喝到好茶,不只是難,是非常地難。只要能喝到是真茶,就已經是幸福的事。茶葉如果是從茶樹生長出來的娕芽采摘并加工而成,那所有的茶葉都應該叫真茶,沒有假茶之說,其實想假冒好茶,亂添加東西,才叫假茶。而我今天所說的真假茶,是想從可以生津解渴、養生保健、凈化心靈的真茶,而達不到這標準的,就不是真茶,只是有茶名,而無茶功能的茶。
這下大家可能又被迷糊了,到底什么算真茶,以什么為標準,可靠嗎?到底應該聽誰的,不是說喝茶就行,懂不懂茶不重要嗎?如果喝的都是假茶,那茶還能喝嗎?
每一個人都對茶葉有一套標準,所以可能符合自己的心里標準的就是真茶好茶,而對于自己排斥的,就直接定義為假茶或者次茶。比如很多人心里只有普洱,認為只有普洱才是好茶,其他茶再好也很普通。還有一些人可能認為只有巖茶才是真正的好茶,其他茶都是炒作,或者沒有比巖茶再好的茶。還有一些茶,干脆只認家鄉的茶是好茶,其他產地的茶,再怎么好,都說出一堆不好的理由。
這些是個人喜好和情感標準,算不得茶葉品質的好壞,還有一些是茶商自己定的標準,以利于自己推廣以中心而制定的標準。那我們以什么為標準,其實如今寫茶的書很多,也會有帶著這些問題,那到底什么為標準,我想大家細細地看一下《茶經》,茶圣陸羽一千年前寫的,用三十多年行走茶山,得到的真知,當時肯定是以茶論茶,不會帶著個人感情和喜好,更不會有什么商業目的,值得我們信任,更何況中國能以經命名的書,本來就非常少。
從《茶經》上看,真茶必須產于生態環境好,雨水充沛的高山。高山不是指海拔高,而是從當地的平地直接高出的部分。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高山產的茶都好,還要生長在陽面陽光充足,山坡還要陡峭,不能是斜坡。土壤方面,風化石最好,碎石地、砂礫壤也不錯,但如果生長在黃土地,就定義為下等茶,不屬于上等茶,如今茶產量非常之大,別說是高山上的黃土地、紅土地,就是低山的這些地也算不錯了,大多數茶已經種植在田園地,茶經上的茶園地是次等,田地就不用說了吧。
這些只是生態環境與土壤方面,就可以直接排除掉目前市場上太多的茶葉,所以別說喝到好茶,真茶就很難。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真正的高山好茶,用心管理和加工的好茶還是很多,因為那些高山上,深山里的茶農,還是非常樸實,一顆真正對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