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誕生與發展
發布時間:2024-12-09 點擊:44
十大名茶之碧螺春講座
碧螺春的誕生
據現有的史料,最早記載碧螺春的是《隨見錄》。該書散失,史料引自清陸延燦《續茶經》(公元1734年):“洞庭山有茶,微似芥而細,味甚甘香,俗呼為‘口下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另據金有理(洞庭東山人,清代地理學者)編纂的《太湖備考》(1750年)卷六飲饌之屬稱:“茶出東西兩山,東山者勝。有一種名碧螺春,俗呼‘嚇煞人香”味殊絕,人贊貴之。然所產無多,市者多偽。”
從以上資料可見,碧螺春俗稱“嚇煞人香”,因產于碧螺峰,并經康熙帝題名而聞名全圍,以后,東西山采制的各茶,都漸改制碧螺春。
陳琿、呂國利在《中華茶文化尋蹤》一書中指出:“在茶史研究中一向當作‘唐時已有散茶’的重要證據,即唐代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寫的,就是洞庭西山,并且說如此,從唐時就已有的卷曲狀‘西山蘭若茶”到北宋時的‘西山水月茶”再到如今的東西山‘洞庭碧螺春”可以說是一脈相承而早已定型的,而其散狀之貌,更是自古已然。”
碧螺春的發展
明清時有關洞庭山的茶園面積和產量難以統計,資料記載也很少。據明代陳繼儒撰《太平清話》卷一(公元1595年):“宋南渡以前,蘇州買茶定額六千五百斤(按:南宋以前蘇州的茶葉產地主要是洞庭山),元則無額。國朝茶深驗科征納,計錢三百一十九萬三千有奇,唯吳縣長洲有之。”
據《江蘇省棉麻茶葉行業志》(公元1996年):“清代茶葉的經銷與明代相似,實施商人請引自行買茶,每引買茶50千克,每引征稅,各地不同,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江南定額6萬引,江寧府領引5.3萬引,吳縣領引1000引……”說明當時以洞庭山為主的吳縣茶葉產量和銷售已達到相當規模。
碧螺春產生后,因其獨特的風格和超群的品質,取代了蘇州歷史所有的名茶,包括“海內第一,天下之冠”的“虎丘茶”。“天池茶”,成為一枝獨秀,并很快成為清代貢茶,相應有所發展,但曲折緩慢,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采取優惠政策,除按規定發給扶持資金外,從1954年起視簽訂合同的數量和金額,預付20%的無息定金給茶農,且組織起來多付,單干者少付,有困難者多付,無困難者少付,重點使用,不搞平均主義,鼓勵茶農組織起來。1958年實行按量發給定金,每500千克碧螺春發定金52元,相當于當時紅綠茶預付定金的4.3倍,鼓勵茶農生產名茶。1960年為每50千克80元,相當于紅綠茶的5.3倍。1961~1979年按訂購合同總值20%的范圍發放。1956年茶葉豐收,國家對交售茶葉給予了獎售糧食、化肥等鼓勵。1963年起改為獎勵優質名茶。標準碧螺春三級的獎勵與雨花茶一級的獎勵相_當,品質越優獎勵越多,大大促進了碧螺春品質的提高。
從碧螺春的產生到20世紀70年代,約300年的歷史中,產地僅限于洞庭東、西山,其產量1949年11.8噸,至1983年也只有17.4噸。20世紀80年代初,東、西山的鄰近地區,蘇州的天平山、光福、常熟等地開始仿制,宜興、溧陽、無錫也進行生產,江蘇的有些茶區借鑒了碧螺春的工藝技術創制名茶,如1979年創制的無錫毫茶,1985年溧陽創制的前鋒雪蓮。在80年代,除洞庭東、西山外,其他茶區雖按碧螺春工藝生產,但在市場銷售時并不使用碧螺春的名稱。到了90年代初,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碧螺春茶需求量大量增加,蘇州及江蘇其他茶區的茶葉經銷者帶人去浙江麗水地區及四川峨眉、宜賓等地生產加工碧螺春,同時,江蘇的常熟、宜興、溧陽、無錫等茶區也開始批量生產碧螺春,正式以碧螺春名稱在市場上進行銷售。90年代中后期,幾乎各產茶省都生產碧螺春。為了維護東西山碧螺春的傳統風格及優良品質,防止外地碧螺春仿冒洞庭山碧螺春,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在2002年開始成立了洞庭山碧螺春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辦公室。2002年12月8日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正式對原產地域產品洞庭(山)碧螺春進行保護。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發放茶農信息卡、防偽標志、二維條碼等對洞庭山碧螺春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另一方面大力開展洞庭山碧螺春的一系列茶文化活動,加強宣傳和推介力度,擴大洞庭山碧螺春的影響,提高洞庭山碧螺春的聲譽。
2003年春在東山開展了“碧螺姑娘”評詵活動。2004~2006年連續三年在洞庭東、西山兩地舉辦了“洞庭山碧螺春炒茶能手擂臺賽”,以及“蘇州吳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節”,表彰了“十佳炒茶能手”、“十大生產基地”、“十大名牌企業”。在2006年舉行的“蘇州吳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別開生面的唱碧螺春贊歌,祭祀碧螺仙子,其歌詞和祭文如下:
碧螺春歌詞:
波清水柔兮,太湖之浪;
土沃果香兮,洞庭之壤;
翩翩茶神兮,瑞降吳中;
茶葉絕品兮,萌發我鄉;
仙子肌膚親碧螺,
茶育靈氣香四方。
嘗一口,齒頰便留香,
嘗兩口,神氣清也爽;
嘗三口,濁氣盡滌蕩!
嚇煞人香仙家樹,
碧螺峰下美名揚!
嚇煞人香仙家樹,
茶飄四海萬里香!
波清水柔兮,太湖之浪;
土沃果香兮,洞庭之壤;
翩翩茶神兮,瑞降吳中;
茶葉絕品兮,萌發我鄉;
康熙駕臨吳中地,
好茶初嘗喜欲狂。
嘗一口,齒頰便留香,
嘗兩口,神氣清也爽;
嘗三口,濁氣盡滌蕩!
碧螺春名康熙賜,
碧螺春香飄四方!
碧螺春名康熙賜,
皇皇名聲賦華章!
丙戌年祭碧螺春仙子文:
維丙戌之春,二月癸丑。千年水鄉,萬畝茶園,躬逢蠱世,四海升平。適逢開茶盛,吳中洞庭萬戶茶農,敬具時果醇酒,祭頌碧螺仙子于碧螺峰沙灘山。
而告知以文日:
蒼蒼翠微,浩浩太湖:
婀娜仙子,佑我四方;
碧螺青青,香飄萬里:
圣祖南巡,御賜美名:
國宴佳品,天下名揚:
吳中兒女,辛勤勞作;
豐衣足食,頌我故鄉;
三山文明,萬載滄桑;
商伯南遷,“勾吳”始建;
始皇鼎立,吳地大興:
隋唐要沖,人杰地靈:
明清繁華,商賈云集:
今日吳中,承續輝煌:
乘改革之機,聚外資而新城興;
處、江南之要,譽古鎮而四海知。
洞庭盛裝新顏,喜迎嘉賓,
高朋滿座,湖山同慶:
萬人空巷,共度佳節,
碧螺飄香,旌旗蔽日:
征鼓陣陣,頌歌高揚;誠以閱師之際.
把酒祭酹,祈告仙子,
天遂人愿,碧螺遍山:
裹我邑民,興我茶鄉。尚饗!
2007年3月18日,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走進吳中、走進碧螺春之鄉”大型演唱活動,把洞庭碧螺春的茶文化活動推向高潮。有關部門表示碧螺春茶文化浙江要深入細致地開展下去,使每個茶農了解螺春的文化內涵,提高碧螺的產品質量,把碧螺春茶推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