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樣才算是一款好普洱茶?(三)
發布時間:2024-12-08 點擊:46
前天跟一對從事鋼琴教育的夫妻茶友喝茶聊天時聊到了一個話題,就是時下最熱的國內三大男高音與世界三大男高音特別是多明戈之間的差距,我們都認為差距是明顯的。我則進一步認為形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歌手更適合唱漢語歌曲,而在演唱國外歌劇特別是詠嘆調的時候普遍缺乏對語言的理解、對當地當時生活的理解和真情實感的投入,古典音樂是貴族的藝術,但我們的歌手最缺乏的恰恰是貴族的氣質。
同樣地,對普洱茶的理解要遵循它的客觀規律。這句話怎么理解呢?就是說,不要以為把新熟茶隨便放放就會變出參香藥香來,同樣地也要用完全不同于熟茶的思維方式來看待不同時期生茶的表現與變化。說得更透徹一點:你就把新熟茶、老熟茶、中生代生茶當成三種完全不同的茶好了。
咱們繼續談什么樣的茶算是好的中生代生茶。前面談到紅印宋聘公認好喝,但我們不能拿紅印宋聘當成唯一標桿來衡量所有的生茶,于是我們把普洱茶人為地劃分成了若干個時間段(我劃了四個階段,分別是04年以后、04年至96年、96年至86年、86年以前),每個時間段都可以樹立一個乃至幾個標桿。中生代生茶包括了04年至96年以及96年至86年兩個時間段,其中的標桿茶不見得是最好的,但通過試喝這些標桿茶至少可以讓人有一個比較、有一個方向、有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過程。
這些標桿茶大致符合“三句話標準”,即:強烈而剛猛的茶氣、豐富而愉悅的滋味、持久而綿長的香氣。茶氣強烈而剛猛、香氣持久而綿長,則這款茶一般茶質厚重且倉儲較干,滋味豐富表示有苦有澀有沖擊力,但愉悅則是“苦化甘、澀轉津”速度較快的具體體現。你看,這些標準跟熟茶的標準是不是有著天壤之別啊?
從歷史的傳承性上來看,往往長期堅持生產有大量各類產品出產的大廠表現更為突出,尤以勐海茶廠從原料的使用和拼配工藝方面占據了絕對的優勢。要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怎么會只落到大益(勐海茶廠)的頭上呢?因此,我在“三句話標準”基礎之上又加了一個“味最釅”的判別標準,這是對一個茶從用料、工藝、倉儲以及今后轉化走向都很有意義的判別標準。
如此說來,能夠拿得出手的中生代好茶大概就可以排排隊了,80年代中期厚紙的8582、88青餅、92方磚、96紫大益青餅、97水藍印7542、無r紅大益7542、01簡體云7542、01年四號餅,大概就這些了吧,被稱為83鐵的90年代初無紙鐵餅也可以列入其中。當然上述諸茶的倉儲一定要好,南方自然倉儲不干不濕最好。有能力的朋友可以找來試試。我們常說“好茶都有共同之處,而爛茶往往有一千種爛法”,我們根本無須去研究那個茶為什么不好,只須記住這個茶有什么好便是了。
關于生茶就談這些吧,老生茶建議大家找鄧時海先生的《普洱茶》一書看看,雖然有謬誤但總體寫得很好。至于新生茶,大家可以回復“目錄”查前面的《我為什么不提倡普通茶友大量購買新生茶》。
文章轉載自“習茶人黃剛”的微信公眾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