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茶壺收藏
發(fā)布時間:2024-12-06 點擊:51
19歲偶然與茶壺結緣后,現(xiàn)年39歲的涪陵人劉峻宏20年耗巨資收藏了800余把材質、形態(tài)、做工、尺寸各異的茶壺,并專門在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租賃了一500余平方米,上下共3層的樓面,取名為“建善堂”予以展示,專供藏友觀賞、交流。
劉峻宏目前擁有的各類茶壺,據(jù)稱市值已達數(shù)百萬元。據(jù)悉,如他這樣收藏茶壺數(shù)量之多,甚至專門覓場所“供養(yǎng)”的,在本市尚屬罕見。
投資總額自稱上百萬
劉峻宏的建善堂位于文化宮中門入口左側,從去年11月開門至今,每天慕名前來鑒賞者絡繹不絕。
記者昨日在現(xiàn)場看到,用以擺放茶壺的幾案,無論大小,據(jù)說都是用名貴的海南黃花梨木制成。陳列茶壺的博古架,用料則是來自印度的小葉紫檀。
銅、鐵、銀、鑲金、木、陶、錫、玉、紫砂……
黑、綠、乳白、咖啡……
長方形、圓形、梯形、南瓜型……
壺身直徑最短5厘米、最長20厘米,不同年代的茶壺在建善堂里各展其姿。
真正的名貴壺,則被藏于3樓的保險室中。除用攝像頭進行全監(jiān)控外,更加了電子數(shù)碼防盜鎖。
劉峻宏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目前他擁有的各式茶壺至少上千把,置于建善堂中的,均是具備收藏價值的精品。“當時收購價最便宜的是6000元/把,最貴的30余萬元/把,總投資逾百萬。”
見識過劉峻宏茶壺的行家卻稱,目前其陳列示人的茶壺中不乏精品,粗略估計值數(shù)百萬元。
一把壺有人出價300萬
劉峻宏是一名建筑商。他回憶稱,20年前,他偶然在鄉(xiāng)村的一老婆婆家看到一把直徑僅約5厘米的紫砂壺。“渾圓的壺身上,是一幅鑲金的喜鵲鬧梅圖案。”劉峻宏稱,當時只有19歲的他被眼前這只小巧玲瓏卻做工精湛的紫砂壺折服。“老婆婆開口要6000元,我沒有還價,直接將它買了回來。”
從此,劉峻宏對茶壺有了說不出的鐘愛和癡迷。只要聽說哪里有好看、有價值的茶壺,他就要想方設法弄到手。
昨日,劉峻宏從其保險室里,取出2件平時不輕易示人的寶貝茶壺,讓重慶晚報記者一飽眼福。
重慶晚報記者看到,一紫砂壺直徑約10厘米,壺蓋頂端鑲嵌著一枚圖案為雙腿盤坐、雙手正伸懶腰的僧人的銀元,壺柄兩側對稱雕刻著模樣一致的獸面像,壺底則篆刻著“顧景舟”三字。
劉峻宏稱,該茶壺系其5年前從一藏友手中所得。“當時花了30多萬元。”2年前,有藏友出價150萬元要求其轉讓,最近又有人追加至300萬元。但劉峻宏稱:“難得的寶物,我將永遠收藏。”
另一把以新疆和田玉為原料制作而成的橢圓形玉茶壺,通體透亮,壺身直徑近20厘米,與壺身連接處的壺柄被雕刻成龍頭,壺蓋和壺身則雕刻著梅、蘭、竹、菊四君子。“這把壺淘成17萬元,現(xiàn)在市場價至少50-60萬元。”
藏壺無標準但有模板
據(jù)悉,我國的茶壺由來已久,其材質、造型、工藝均有時代和文化的烙印。雖然目前藏市中更多的是對紫砂壺的推崇,但專業(yè)人士稱,市面上流通過的茶壺,無論材質如何,只要淘到一把好的,不僅可陶冶情操、積淀歷史,更能助推其收藏價值。
有專業(yè)人士表示,盡管目前業(yè)界對茶壺收藏還缺乏標準,但材質、年代、造型、做工和制作者以及品相,依然是決定其身價高低的固定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