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點茶知識,讓老板對你刮目相看
發布時間:2024-12-03 點擊:55
對于新入門的茶友而言,最頭痛的莫過于投茶量不同茶類因其原料和制作工藝不同,有的茶葉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這使得沖泡不同的茶類投茶量也不同。
茶葉沖泡有一個常用的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茶葉加50毫升的水。但烏龍茶和緊壓茶需比例為1:30,但往往受條件限制,很難精確估算數值。
有些茶友可能就會為此準備專門的食物秤了,而對于一些茶友來說,這種方式操作起來也相對麻煩。那么如何在沒有硬性指數的情況下,答案是:“體積投茶”。
綠茶一直被公認為所有茶類中比較鮮嫩的茶,經過揉捻,出味迅速,所以用蓋碗沖泡的時候,投茶量剛好蓋滿蓋碗底部就可以了。
在沖泡的過程中需值得注意:
一是不能蓋蓋兒,會把茶湯悶壞(嫩葉發黃);
二是水溫不能過高,水溫太高會傷害到綠茶的茶葉,太低使茶葉的香氣激發不出來,一般建議是80°-90°較為合適(水沸騰后晾一會后溫度)。
紅茶
紅茶的投茶量與綠茶相似,也是覆蓋滿蓋碗底部的量,比綠茶稍微多一些。葉片大的紅茶可比葉片小的投茶量適當增多一些,水溫90°為宜。
烏龍茶
烏龍茶的類別繁多,但還是可以根據其外形大致分為條形烏龍和球形烏龍,條形烏龍的投茶量差不多占到蓋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烏龍則覆蓋過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烏龍由于形狀特殊,茶葉展開比較慢,所以通常用一泡把茶葉舒展開來激發它的香氣和滋味,特別是高山烏龍一定要用沸水沖泡,如果用溫水沖泡,那就等于浪費。
普洱茶餅(緊壓茶)
緊壓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因為有些緊壓茶比較緊,“密度較大”,所以可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微調。為了舒張茶葉,緊壓茶的沖泡過程中也常常會有溫潤泡。
緊壓茶有“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蓋泡”的說法,三年以下的緊壓茶發酵度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因為后期自我發酵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白茶
由于白茶沒有經過揉捻,僅僅是鮮葉采摘后經過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類,所以干茶普遍較輕且蓬松,投茶量比較大,散茶約占蓋碗容量的3/4或;
白茶餅約占蓋碗容量的1/5。白茶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茶葉,不會輕易被泡壞。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
黃茶因原料、工藝的影響,一經沖泡,出味迅速,茶葉中的浸出物也出來的快,黃茶的投茶量不需要太多覆蓋滿蓋碗底部,由于黃茶的采摘較嫩,水溫太高會把茶燙熟,建議水溫75—80℃。
在泡茶時,茶多水少,茶湯苦、澀味重;茶少水多,則滋味寡淡,所以泡茶過程中對于投茶量的掌握是十分關鍵的,泡茶本身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幾經修煉,你一定會拿捏一份最適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沖泡出“適口為珍”的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