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干倉歷史上的那些事兒
發布時間:2024-11-23 點擊:48
訊:“云土之茶,逐痰下氣,刮腸通泄,消食化痰,消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引用《本草綱目拾遺》。云土之茶指的就是普洱茶,普洱茶因其突出的保健功效,在清朝被做為貢品進貢皇宮,成為宮廷的日常飲品,此時普洱的發展達到空前的繁榮。清末之后隨著國力的衰弱、戰事頻繁、經濟落后、特殊政治背景等,飲茶風尚已逐漸淡出人民的生活視線。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香港和臺灣同胞將飲用普洱茶的風潮引入珠三角地區,人民才得以重新認識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保健功效突出的特性,已經得到眾多飲茶人的認同。目前國內已有近1億的人在享受普洱茶帶來的樂趣,普洱茶行業進入了前所未見的大發展時期。
普洱茶引進之初,當時絕大部分的飲用者還不曾對普洱茶有干倉或濕倉的概念。只是知道,在飲用過程中,有些舊茶喝起來口感順滑、甘甜,潤喉舒適,且茶香芬芳。而有些則口感較粗糙,甚至喉嚨干燥有刺喉感,有明顯雜味和異味。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人們才開始關注普洱茶的倉儲。部分茶人發現,同樣的舊茶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口感,與倉儲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九十年代中后期,飲茶人對普洱茶有了干倉茶和濕倉茶的概念,并開始在市場上尋找干倉茶品。干倉茶優良品質的發現以及消費者的需求,直接推動了普洱茶干倉倉儲的發展。
在九十年代末期,行業中開始出現專門干倉儲藏茶品的企業。
時間到了千禧年,干、濕倉的概念得到進一步的認同,大部分飲茶人都已經非常注重普洱茶的儲藏方式。
通過05—07年普洱市場各種亂象的洗禮,07—09年經過市場低谷時期的冷靜思考,如今,飲用干倉普洱舊茶早已成為飲茶人心中的共識,干倉品質舊茶已成為普洱茶愛好者的最佳選擇。
儲藏小知識:干倉貯藏
干凈、衛生的儲存環境:沒有人為增溫增濕,濕度控制在75%以內;溫度32℃以下、避光、通風、無異味的自然環境,隨著四季季節、溫度變化讓茶品自然轉化稱為干倉儲藏。
本文轉載自(雙陳普洱,微信ccpue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