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從茶葉到固體茶飲的發展演變
發布時間:2024-11-19 點擊:49
“安溪鐵觀音的制作技藝在全國茶葉界擁有三最,即工序最多、技術要求最高、最復雜。”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林清城說,“其技藝在清朝就基本定型,有20多道工序,包括采摘、曬青、靜置、搖青、殺青、整形包揉、揉捻、焙火等。”
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成型后,幾百年來傳承如一,只有嚴格按照傳統工藝操作,才能做出“古早味”。其實在安溪縣藍田鄉,黃柏村內的安溪縣飲香茶葉合作社,一直都堅持著這樣的理念 “只做放心茶,維持正統原味”。
然而,上世紀90年代以來,安溪引進臺灣先進制茶機械設備,對改進外形、提高效率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出現少數茶農盲目模仿臺茶重外形、輕內質,忽視鐵觀音傳統工藝的做法。
敢于自主創新的安溪人
茶葉與可可、咖啡并稱為當今世界三大飲料,擁有龐大的消費基礎,但茶是一個典型的“慢銷”行業,在快節奏的當下,當前茶葉市場正在經歷一個快速洗牌的過程。 日前,安溪縣某茶食品公司創新研制的一款富含維生素的固體茶飲,在市場上引起很大反響,極受好評。
自今年10月份產品投放市場至今,收獲訂單達5000多萬元,“這款產品既保留安溪鐵觀音獨特的品質風味,又加入b6、b12等維生素,同時還具有便捷、時尚、高雅的時代特點,在國內尚屬首發”。
而把固體茶飲的問世,和國外咖啡的發展聯系起來,“茶的發展歷程同咖啡的發展史相比,大同小異。隨著立頓袋泡茶的普及,速溶茶概念的橫空出世,未來茶飲格局也將更加多元化”。還推出了液體茶飲,原材料同樣全部選自安溪鐵觀音,并加入維生素,用獨特的配方和精細的工藝加工而成,非常方便消費品飲,發展勢頭不亞于固體茶飲。
關鍵詞:鐵觀音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