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茶遇冷 盈利減少倒逼茶企轉型
發布時間:2024-11-17 點擊:85
英德茶葉網訊:轉眼又到春茶上市時,可是這年的茶葉價格并沒有給茶農們帶來太多驚喜,大多與去年基本持平,有的甚至呈下跌走勢。由于遭到反腐政策的影響,過往越貴越好賣的高價茶葉遇冷,諸多上市的新茶出現了有價無市的為難。
為此,業內人士表示,近兩年遭到政策的影響,許多茶企在產業構造上做了一些調整,特殊是在這年,多家茶企主打百姓消費市場,將來中端茶、百姓茶將成為市場的“主角”。
“賣不出去就會降價”
入春以來,全國各地的新茶紛紛進入市場。
“這年春茶上市的時節比去年提早了十天左右。”茶商張月(化名)介紹,依據過去幾年的規律,新茶普通會在3月下旬上市,但由于去年多了個閏九月,所以這年過年前就入春了,再加上之前幾個月并沒出現酷寒冰雪的天氣,茶葉萌芽生長狀況良好,致使春茶提早上市了。
張月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普通消費者最喜歡的茶葉品類還是傳統的龍井、鐵觀音、日照綠茶等。不過最近幾年,白茶、紅茶(金駿眉)等品類憑仗較好的口感,逐步遭到愛茶人的追捧。而剛上市的翠芽、毛峰、龍井等高端茶葉,時下的售價在每斤500元至600元不等,這個價格與去年大致持平。
張月表示,現在大部分茶商保持觀望,都持“實在賣不出去再降價”的心態。不過,春茶價格過高也不是他們愿意看到的,畢竟“有價無市”,賣不出去也沒用。
前幾年,只需春茶上市,就會迎來大量客戶購買,愛茶之人會把春茶作為一種禮品送給領導或單位福利發放,這樣就炒高了春茶的價格。但自從中央嚴控三公消費以來,春茶銷售量急劇下滑。可令人疑惑的是,茶葉價格并未遭到太大影響。
對此,張月向記者剖析,春茶價格之所以變化不大,次要還是遭到產地工人價格上漲等要素。
俗話說,“有茶無人采,金子變樹葉”。采茶,絕大大部分靠人工,假如不搶天奪時,新葉就會變成老葉,最后成了沒有用的大葉子。為此,每到采茶季節,采茶工人就成了香餑餑,而這年格外緊缺。由于采茶是季節性工作,且工作強度大,所以很多年輕人并不愿意干,大多是四五十歲的大叔大嬸從事這個行業。而為了招到更多的人手,很多茶商在工人待遇上打起了“價格戰”,直接導致了本錢的提高。
一位茶場運營者給記者算了筆賬:招一個采茶工得給介紹人幾十塊錢的“信息費”;采茶工工資按斤計算,采一斤有80%芽頭的鮮葉60元錢。正常來說,手慢一點的采茶工一天能采一斤多,而快一點的能采3斤多。按4斤鮮葉出一斤干茶來算,出一斤干茶就得支付采茶工240元;此外,雇主還要承當采茶工的吃住用和來回路費。住普通都好處理,但吃這一項每天需求10元,來回路費在二三百元;炒茶師傅的工資在1萬-2萬元/月,再加上管理費用,這些本錢能占到茶價的70%。辛勞了一整年,幾百塊錢一斤的茶,一斤才賺100多元,很多人接受不了。
除了本錢的緣由,大大部分茶商還在持觀望態度,不愿意輕易降價。在張月看來,等大量采摘的春茶上市時,價格就會降下來?!笆苁袌霏h境的影響,明年春茶價格有可能會回落到理智軌道,畢竟賣不出去就會降價?!睆堅卵a充道,“做茶葉生意,風險挺高的,市場行情誰也摸不透?!?br>高質量茶葉仍看漲
如今,已經有些茶葉繃不住,價格開始出現松動了。以普洱茶為例,業內剖析師李易介紹,就日前已經采摘及收購的狀況來看,質量較為普通的“小樹”普洱茶價格小幅下跌了約10%-20%。而關于即將開始采摘的高質量普洱茶的價格,茶農們也大多不看好。在閱歷了收購價的不斷飆漲之后,這年普洱春茶市場或將迎來近3年來的初次下跌。
其實,普洱茶進入群眾視野不過10余年,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如今備受歡迎的“可以喝的古董”,其發展速度令人驚嘆?;蛟S正因如此,普洱茶市場不斷遭到多方的關注。在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攀升的同時,其價格也閱歷了不少曲折。
在閱歷了2007年的價格大崩盤之后,普洱茶市場經過幾年的調整,于2012年左右又開啟了一個價格飛漲的時期。李易表示,從2012年起,普洱茶價格每年都保持了20%-30%的增長幅度。
據云南省農業廳的數據,2014年,云南普洱茶產值初次打破百億元,達101億元,增長45%。在國內部分傳統名茶價格滑坡、市場低迷的情勢下,普洱茶平均單價達每公斤88.6元,上漲23%。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遭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對外拋貨的散戶持續增多,不斷低迷的市場行情也讓茶葉市場庫存壓力宏大。日前,普洱茶正處在一個產能過剩、庫存整體偏高的飽和狀態?!霸龠^兩三年,市面上的‘十年陳茶’會十分多,新茶與陳茶間將迎來劇烈的競爭?!睆堅赂嬖V《國際金融報》記者。
雖然市場并不景氣,但是一些茶葉經銷商對普洱茶的市場前景還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張月指出,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加強,人們關于飲品的健康屬性愈加關注。另外,普洱茶的口感獨特,消費者忠實度比較高,不會輕易改換口味。所以普洱茶仍有著很好的消費基礎,整體市場仍然會持續擴展?!艾F在市場只是回歸理智,將來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張月看來,趨于平穩的市場會逐步擠掉因投機炒作而產生的市場泡沫,真正用心提升質量的企業才會最終得到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此外,雖然整體價格看跌,但在細分市場上,不同質量的普洱茶卻有著不同的待遇。“如今消費者已經是‘越喝越明白’了,如今的狀況是,質量普通的群眾茶葉,或許價格再降一些也很難賣出去;而真正質量好的茶葉,如一些歷史悠久的‘山頭’茶,價格大約還會上漲”。
關于怎么提升質量,業內人士以為,茶農應積極維護好茶業產區的生態環境,減少化肥的運用,推行無污染的新技術的應用,同時不能進行過度的采摘,以保證茶葉質量。關于經銷商來說,要做一個長時間培育的方案,注重引導,將真正有文化內涵,并且質量上乘、口味真正的普洱茶介紹給廣大消費者。
盈利減少倒逼轉型
當然,關于大大部分茶商來說,日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要直面茶葉降價帶來的利益損失。
3月24日,金壇市薛埠鎮綠緣茶業合作社炒出這年第一鍋新茶。“清明以前采摘的是一芽一葉的鮮葉,制造的是‘金壇雀舌’,每斤售價700元?!焙献魃缲撠熑藯钣穹即饲敖邮懿稍L時表示,這個價格比早些年要廉價不少。四五年前,3月下旬上市的金壇雀舌每斤能賣到1500元甚至更高。那幾年,明前茶的次要客戶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前年起,公款消費明顯減少,去年差不多沒有了,連企業買得也少了,價格就下來了。
關于茶葉價格走低,張月的朋友老楊也深有同感。他包了一塊400畝的地專種白茶,計劃3月26日開始采摘新芽,定下的這年茶葉價格是每斤800至1000元?!斑@個價格已經比前幾年廉價很多了”。
前幾年,白茶行業的暴利讓老楊做起了茶葉生意。他記得,幾年前他的白茶賣到每斤1800元,這價格還不算高的,由于他的茶葉沒有商標;周邊那些有商標、知名度比較高的白茶能賣到每斤五六千元?!澳菐啄辏撞韬喼本褪潜├袠I。不過,這年那些大牌子的白茶最高價格每斤也不會超越3000元,過了清明最多只能賣到2000元了”。
“茶葉消費終究回歸理智,消費者最終選擇的還是上乘的質量和實惠的價格?!睘榱藨獙Σ枞~價格的下跌,許多茶商也開始了轉型之路,去包裝化就是第一步。張月告訴記者,隨著四風建設和反腐力度的持續加強,公務用茶面臨著重大挑戰,茶葉也進入消費的一個新長態?!疤靸r茶”、“高端茶”、“奢華包裝”逐漸走向衰落。因而,茶產業面臨著產業調整和轉型晉級的關口。
“我們對這年的產品重新作了定位,過往我們總是以包裝來吸引顧客,每年都想著法把茶葉包裝得很美麗,但這年,不僅有‘高大上’的精品茶葉,更推出了‘接地氣’的茶葉,不同檔次、不同價格,能滿足各方面的消費需求。為了應對市場變化,我們還開發了不少新品類?!?br>關于茶價下降茶商可能面臨的收益減少,業內人士建議,清明以前可以適當采摘一些,但更多的鮮葉應該留在清明往后采摘,那時候茶樹上普遍是一芽二葉,采摘省時省力,產量也比清明前的單芽或一芽一葉高得多,假如炒制技術高,這種鮮葉制成的茶葉每斤也能賣到三四百元,茶農收入不會減少,反而能提升。
張月則表示,前幾年受進口英國紅茶的影響,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開始飲用紅茶。蘇州碧螺春、無錫太湖翠芽和宜興的一些茶場原本以綠茶馳名,最近幾年來也開始生產紅茶,不僅銷路不錯,而且由于紅茶對鮮葉標準低一點,本錢也降了很多。一些有目光的茶農還開始涉足青茶(烏龍茶)和黑茶,由于制造這些茶葉的原料可以機械化采摘,采摘本錢遠低于傳統綠茶?!叭毡镜牟枞~90%是機器采收的,制成的抹茶湯色碧綠,口感也不錯,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我們公司如今也開始大規模銷售烏龍茶,烏龍茶也是群眾都可以接受的茶類,我本人就很喜歡”。
茶產業也要“互聯網+”
說到轉型,“互聯網+”是當下最搶手的話題,茶產業也不例外。茶商在“互聯網+”大走勢下的客戶效勞,比拼的不止是產品與渠道,更是考驗背后的資源,即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和供應鏈資源的大比拼。張月也在考慮怎么利用互聯網來擴展自己的業務范圍,日前正預備開一個微信大眾號做個小嘗試。在張月看來,經過互聯網可以加深與老顧客的交流,便于老顧客直接網上購買,此外,也能更快更廣地拓展新客戶。
可是,大大部分傳統茶企的代表以為,傳統企業仍然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優勢?;ヂ摼W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往線下走,比方茶品體驗、售后效勞這樣的功能效勞,必需要靠線下門店來處理。而盛行已久的春茶宴就需求依托線下資源來完成。經過讓顧客品味各式以茶葉制造的菜肴,加深對中國茶文化的了解,且經過這樣的用戶體驗,宣傳本身品牌,吸引回頭客。
業內人士剖析,互聯網銷售模式決定了其用戶分散較廣,線下擴張本錢宏大。而傳統茶企要做的是在互聯網條件下,重新開掘線下渠道的新價值。
隨著線上“引流”本錢、競爭者的劇增,純粹的電商效率已經出現降低走勢;線下渠道則在競爭中持續提升戰役力。電商與傳統茶企會往中間靠,當兩個模式的本錢和效率接近時,就構成了一個平衡,電商最終占比的極限或許是20%。最終,消費者不會再嚴厲界定線上還是線下,茶友只會選擇自己方便、喜歡的方式來購買茶葉,而這要求一切品牌最終完成線上線下同價。
運營總監劉龍介紹說,o2o商業模式不僅僅是單個優勢資源的提升,而是將各種優勢資源整合到同一個平臺上,構建一個復合式大平臺,可以讓加盟的商戶充分體驗和利用到各種便捷和優勢渠道資源,從而完成快速拉動銷售,品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