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說茶1001夜之2:普洱茶的分類
發布時間:2024-11-13 點擊:55
按不同的分類方法來講:第一,按采摘季節分,分為春茶、夏茶、秋茶(谷花茶);
春茶
正常情況下,云南的茶區2月中下旬開采臺地茶,3月中下旬開采大樹茶。
頭春茶,大樹茶的頭春茶采于3月中下旬至4月初,頭春茶茶質厚重,但由于雨水不足,故葉條偏小,苦澀味重,刺激性強烈。
春茶第二采,成為春中茶,通常認為是一年中最佳的原料。條索肥壯,芽毫顯露,入口口感醇和,水質厚重,香氣飽滿。
春茶第三采,采于立夏之后,品質下降較多。
請大家注意,“正常情況下”這個前提。
這里相信會有不少人認為是頭采茶最好,大滇和很多制茶人,卻是認為春茶第二采最好,如果熟悉農作物生產的就知道,第一批茶的采摘是為了把較弱的芽和葉摘除,給第二批贏得生長的空間和營養,比如種玉米或者蘋果,第一批總是把那些發育不良的果摘掉,以便養分供應;
夏茶
五月后云南進入雨季,茶葉生長迅速,品質迅速下降,但因為雨季茶原料多酚類、兒茶素等含量高,因此臺地茶多用來做渥堆熟茶。
夏茶通常葉大而薄,梗長而細,口感上苦澀重而難化,水質較薄。
夏茶制作的 (07年很多茶屬于這類)。
第三中期儲藏型
部分茶區茶,因茶種屬性,香氣日久喪失,或因工藝制程原因,以經驗判斷,不宜久放,適合5-7年內存放,多存無意義。顯見于部分黃片制作茶,雖工藝適度,但無長期存放意義,5-7年已經是最佳。(景邁或者某些香氣盛的茶,而景邁的茶,若壓得很緊實,則存放會更久些)
最后提一下大滇自創的分類方法,按最佳飲用期分:
針對的是現在市場上已經存在的成品普洱茶
第一、即飲型
包括袋泡茶、或以香味著稱的月光白(關于月光白是否屬于普洱茶有爭議),迷你沱等可歸于此類。
第四長期收藏型
唯滿足以下條件者,適合長期收藏。
(一)合適的原料
原料是基礎,不好的原料自然沒有收藏價值。收藏級別的茶,原料自然應該選上等原料制作,其中以大樹茶、古樹喬木茶為上品;
(二)合適的工藝加工
這里包括了鮮葉殺青的工藝,也包括了加工的工藝。殺青適度,揉捻適度,成型松緊適度,成型后不要烘干,自然陰干為宜。
很多茶農的茶在原料上占據了優勢,并非虛言,故很多人認為,自己家做,可以選好料,揉捻、殺青、曬青,自己都可以做得好了,而且還石磨壓制,一定比大廠好,這個論點是錯誤的。
茶農茶的缺陷,并不是原料問題,我知道通常很多茶農做的茶,原料都很不錯的,茶農茶原料我假定ok了,后面就是壓制的工藝了,這里就出現了致命缺陷,原料的處理、蒸茶、干燥,三大缺陷。
茶農茶的缺陷之一原料的處理、精加工
原料的篩選處理需要某些設備,需要某些特制的房間,其它不講,只講一個精制,大家會看到,大滇有的茶,是經過切制加工的,有的是不切的,這個主要是收到原料后,發現有的茶前期揉捻不夠,導致后續轉化不利,這個時候,是退不回去的,這種比例的茶,有時會到10%-25%,這種主要是臺地茶,小樹茶,茶農做的時候不認真啊,因為便宜,這個時候,制茶者的功力就比較關鍵了,需要處理,而茶農是不會考慮的,壓個餅,一張紙,搞定,這個是他們的思維邏輯,相應來說,大廠在這些方面有優勢,精制處理、發汗,這些是茶農根本做不了的事,同樣,大滇制茶的時候,開始都得告訴工人怎么怎么做,對茶農,要告訴,怎么怎么殺青,到什么程度,揉捻到什么程度。
茶農茶缺陷之二蒸茶
有規模的茶廠都用鍋爐,蒸茶,大約5-7秒就壓制,茶農還有一些小廠,用蒸鍋蒸隆等蒸茶,15-20分鐘,不確定,經常把茶蒸爛,壓制,如果蒸不足,壓制不成餅,返工再蒸,也是常事,所以我去很多小廠,最關鍵看他有沒有鍋爐。等于煮牛奶消毒問題,巴氏殺菌跟人工煮了消毒,最后的鮮爽度不一的。
茶農茶的第三個缺陷干燥
由于著急交貨,或者沒有任何意識,我看見很多茶農是用太陽曬干餅茶的,如果沒太陽,就烘干,這個跟正規茶廠的正常烘干是不一樣的,正規的是下面通過加熱,讓室內溫度維持在35度左右,茶餅放在架子上,大約3天左右,陰干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你得有耐心,一般春天需要7天左右,而且占地方,當然,我也見過趕工,很多小廠或者茶農直接烘干出貨的,當天原料進去,當天成品出。
由于這三方面的因素,雖然多數茶農茶原料上占據了優勢,綜合觀察他的餅,我還是不敢給很高的評價,而事實上,大廠的很多茶,雖然原料不太行,如果后期工藝合理,會比茶農茶更有前途,所以很多茶農茶現喝固然好喝,存放下去不是很樂觀,所以在春天壓餅,相對來說,是比較合理,而夏天,基本上不壓餅,秋天壓餅,時間比春天還要久,因為不時下雨。
(三)良好的儲藏方式
儲藏應該選干燥的地方自然陳化,所謂進倉之法的,實為投機取巧之事,效果已經證明,無益于普洱的長期存放。
合適的原料+合理的工藝+良好的倉儲=好普洱
大滇分這個類的目的,是便于大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普洱茶。
所以,一眼看去,如果要存的茶,那是要仔細挑選的,現喝就無所謂啦。
回到很多話題,如果只是喝茶,不是玩茶,當然不需要考慮那么多,反正都是喝不死人的,如果要收藏,那就有必要加強學習了。
很多人都會說,以口收茶,這個對于新手來說,是不適用的,根據你心目中的存儲時間來選茶,才是正道。
文/大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