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安化黑茶文化將與旅游形成高度融合
發布時間:2024-11-11 點擊:58
山鄉巨變第一村景區里,清溪水渠清澈見底,八組雕塑栩栩如生;南洞庭湖景區內,葦蕩萬頃,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連日來,“堅定信心保增長”采訪團記者們無不沉浸“綠色益陽”的風景中。
“益陽實行黑茶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整合安化茶馬古道和與黑茶種植基地、傳統工藝、采茶品茶等資源,賦予旅游功能和要素,打包成黑茶文化旅游專項產品。”益陽市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說,該市規劃設計了集山鄉巨變第一村、桃花江竹海、安化茶馬古道等景區于一體的“三點一線”重點旅游線路,推出了益陽市第一條2日游精品線。
2009年,益陽市將圍繞建設長沙至張家界旅游線路中轉地、全省旅游觀光地和旅游休閑地目標,進一步完善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旅游精品開發和推進旅游產品轉型升級。利用3+5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契機,對接長株潭,利用環洞庭湖旅游平臺,發揮梓山湖高爾夫球場、奧林匹克公園等健身旅游資源和五鄉農家樂等鄉村旅游資源的優勢,推進休閑產業發展。
益陽市還將2009年作為“旅游產業項目建設年”,以基礎設施、景觀景點等項目建設為主體,積極融入全省251工程,積極啟動益陽市2151工程,確保安化茶馬古道為國家投資項目,力爭南洞庭湖和桃花江國家森林公園打捆項目進入國家投資計劃籠子。
山鄉巨變第一村
清溪村是著名作家、斯大林文學獎獲得者周立波的故居所在地。上世紀50年代,周立波在這里體驗生活,完成小說《山鄉巨變》的創作。市委市政府按照“山鄉巨變第一村、中國鄉村第一游”定位,全力打造清溪村,全面展示50年代合作化、80年代聯產承包、當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個偉大時代的歷史和現實風貌,使之成為我國第一個以現當代文學作品為原型的主題景區、鄉村旅游的經典景區。
景區內,11公里鄉村道路聯組通戶,13公里生態游步道野趣橫生,4.5公里清溪水渠清澈見底,數十盞太陽能風光互補路燈燈火通明,周立波故居修舊如舊。景區分“一軸三區十四景”。清溪路軸線,文化、景觀脈絡分明。周立波故居區、清溪村村部舊址區、山那面人家老屋區等三區,各具特色。立波廣場、立波故居、美食小街、竹林老屋、村部舊址、特色民居、百年老井、生態長廊,一步一景;八組雕塑,栩栩如生;清溪蜿蜒、稻葛飄香、梨園春曉、荷塘月色、壩吐云煙,引人入勝。
南洞庭湖濕地保護區
南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一部分,位于沅江市境內,景區內葦蕩萬頃,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是國際公認的重要濕地,已列為省級濕地水生野禽自然保護區。
據記載,鳥類有150余種,其中白鶴、白頭鶴、黑鸛、白鸛、中華秋沙鴨屬一級珍稀保護動物。其他生物資源也很豐富,魚類有114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29種,哺乳類23種。
安化茶馬古道
位于安化縣江南鎮洞市管區,地處梅山腹地,南鄰資水、北接新化,東通前鄉梅城,西接田莊、橫溪,背靠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距長沙210公里,景區總面積157.4平方公里。自古安化通新化、邵陽、云貴的交通要沖,茶馬古道驛站。未修柘湘、長安公路前,這里商賈云集,是梅山地區山貨、茶葉及生活日用百貨的主要集散地。
茶馬古道旅游區包括洞市古民居與傳統茶工藝綜合人文景區,高城民俗村景區,川巖江原始次生林景區。洞市古民居與傳統茶工藝綜合人文景區是將洞市老街進行適當整修、恢復,與賀家祠堂及千兩茶制作一起作為古民居與傳統茶工藝綜合人文景觀。不遠處的三門洞,麻溪從這里流過,具有水清、水深、水面大的特點,巨石嶙峋,風景優美,可建成一個天然浴場加休閑場所。
該景區集休閑、民俗文化于一體。高城民俗村景區是將高城關山峽谷、高城民俗和馬幫、紅公寨等綜合起來建成一個民俗村,集觀光、休閑、探險、民俗文化于一體的多功能旅游區。川巖江原始次生林風景區為生態旅游風景區,集休閑、娛樂、探險、科普教育于一體。
雪峰湖地質公園
柘溪庫區位于雪峰山脈中段,以資水為主線,包括平口、煙溪、柘溪等9個鄉鎮和柘溪林場、柘溪漁場等4個國營場所,區域面積692.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5%。區內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包括85平方公里的柘溪水庫,有孤島、半島45座,建立了5個旅游風景區、1個森林公園和1個自然保護區,即九龍池風景區、大神山風景區、紅寶石(大壩)風景區、云臺山風景區、福壽山風景區、柘溪森林公園、六步溪自然保護區。
多年前,國內著名旅游規劃設計專家已將柘溪水庫命名為“雪峰湖”,雪峰湖地質公園便應運而生,現屬省級地質公園。2003年9月,縣人民政府批準實施的《安化縣旅游業總體規劃(2004——2014年)》已將整個柘溪庫區劃為雪峰湖地質公園板塊,增強了區域旅游布局的合理性。
作者:劉怡斌
編者語:
從2007年以來黑茶市場在全國迅速發展,我們深信益陽安化黑茶文化旅游將成為湖南旅游的另一定亮點。
相關鏈接:
安化茶馬古道景點:關山峽谷、洞市老街
安化茶馬古道風景區旅游景點介紹
安化黑茶與安化旅游被臺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