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天生注定的緣分叫:建盞與茶
發布時間:2024-11-05 點擊:46
茶,自古以來便是舉國之飲,始發與神農,聞名于魯周公,興于唐宋,普及與明清,直到今天,茶依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茶所逐漸演變出的多樣化茶具更是讓人眼花繚亂,而眾多的茶具中曾經歷史上興盛一時,幾乎涅滅在歷史長河中的建盞,其余茶的千年糾葛,如同看待一部悠長的編年體通史一般。
陶瓷界有一個奇葩叫黑瓷
如果說陶瓷器物中有一種東西讓你印象深刻,那無疑就是色澤突兀的黑瓷。沒有白瓷的瑩潤剔透,更沒有青瓷的清幽別致,黑瓷天生就帶著一種簡樸的風采,即使成品相對粗糙,也無法擋住人們對它的喜愛。黑瓷的盛行,恰恰處于青白瓷燒瓷工藝達到巔峰的宋朝時期,而黑瓷的燒制技術才處于基本成型。兩者對比之下,黑瓷的獨特讓它在市場上實力碾壓其他瓷器,并且奠定了宋朝茶皿主流地位。
派對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如果說在宋朝時期,對建盞的癡迷最是沉迷的時代,那莫過于宋徽宗。這個時候的斗茶已經風靡北宋南宋,上至王公貴族,下到販夫走卒,斗茶就好像是今日的麻將,成為一種國粹,全民共享的娛樂活動。為此,有不少的大文豪也為斗茶賦過詩詞,著書立說,而遠近有名的莫過于《大觀茶論》。斗茶中兩條可以標量化的準則:一以湯色純白為榮,以湯色灰黃為恥。二以湯花咬盞為榮,以湯花渙散為恥。斗茶講究的是沖泡的技術,不露痕跡,如果出現白沫蓋茶盞那就更完美了。如何讓白沫看起來更加的好看,當然是黑色的襯托。這就是為什么黑瓷在宋朝時期更受到人們喜愛的主要原因。
成于茶,敗于茶
建盞因為茶而生,為此,在建盞的所有產品中都是與茶碗息息相關,更是和茶形影不離。對比起建盞,其他的陶瓷產品逐步會衍生出更多的擺設藏品,但是建盞更多都是茶碗為主。為此,當茶文化一經變化,建盞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建盞的衰落之后再難進入廟堂。
事實上,建盞的衰敗,更多是受到了國家命運的影響。在唐宋鼎盛時期,茶文化鼎盛,是受制于當時的國家國慶。南宋末年,蒙古帝國踏入中原,首當受到沖擊的就是當時的茶文化。進入到明代以后,團茶制作的工藝復雜,當時國家處于一個百廢待興的狀態,為了減輕負擔,團茶也逐漸唄散茶所取代,沸水泡茶也成為簡單快捷的喝茶方法,而喝茶方式的變革更是讓人不明白為何茶色是白的說法,更不要說建盞的地位。
直到今天,建盞的出現更多是源于對古工藝的挖掘,建盞的復興更是現代陶藝師傅追求古建盞的燦爛文明而重新提倡的新旗幟。商業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建盞的需求也越加的膨脹,而建盞所帶來的歷史文化以及茶源文化,也讓建盞進入到新的復興時期。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建盞,更多是融合了現代工藝技術的建盞新張,更是一種不一樣的收藏鑒賞價值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