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西坡古樹茶——京東竹者村古樹茶特點
發布時間:2024-11-05 點擊:51
景東縣小龍街鄉的竹者村,地處哀牢山腹地,海拔1600——2200米,過去交通非常閉塞。因小龍街鄉沒有發現規模連片的古茶園,不被關注,當地也好像沒有名茶,小龍街的古茶被劃入“哀牢山西坡古茶山”而被邊緣化。
隨著哀牢山經濟干線建設,人們在竹者村小排村合作社發現一片面積百余畝,六百二十株的古茶樹。我對景東茶山算是有所了解,當聽說竹者有這樣的茶園,我有些半信半疑。
一早坐車到了小龍街鄉,因是清明節,街上車多有些堵,約半小時才從街頭到了街尾,往竹者村方向去,車行了十公里左右,駛入正在修的哀牢山經濟干線,較寬的路面行了幾公里,又遇到堵車,等了近兩小時路終于通了,又行了三公里左右,到了竹者茶園,時間已過中午12點,看到茶園,讓我一個吃驚,一大片茶林以“地埂茶”方式種植,這的地埂茶與其他地方種的不一樣,很多地方“地埂茶”栽在坎頭和坎中間,茶樹根易露出來,影響茶樹生長。
而竹者古茶園茶樹種在地的坎角,與地面水平,茶樹保水肥效果好,下臺地種的樹,在上一臺地之間形成一個2米左右高的地埂,方便管理、采摘,也節約土地。地中間留作種糧,以播種玉米和小麥為主,茶樹長勢很好,樹形高大,這樣的茶園在云南茶區著實不多見,因此我單獨把竹者古茶園列出來介紹。
在清朝晚期,云南的“煙土”很出名,很多四川等地的人遷入無量山、哀牢山的深山中安家,開荒種罌粟,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就把茶樹種在地坎頭或地坎角,地心用于種罌粟和糧食作物。
竹者古茶園的村寨姓余的人多,祖上從四川遷來已有180余年,也是這片茶園的種植者,改革開放后每戶人家都分到幾十棵大茶樹,茶樹管理不統一,茶樹的修剪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上管理良好。
現在負責管理收購茶葉的景東登云茶葉合作社,負責人紀光奎介紹:“這片茶葉是去年這里要修公路,偶然才發現,茶葉的香氣、回甘都非常好,但加工技術不好,市場賣價很低,加之茶農在地里套種了大量核桃樹,古茶園沒發揮自身價值,為更好的保護和利用這片古茶資源,他跟茶農合作,合作社補償農戶資金把核桃樹砍了,計劃在空地里再補種些茶樹,現在建了一個茶葉初制所,引導農民進行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交通的改善,哀牢山的旅游資源將得到有效開發利用,發展旅游業、烤煙產業、茶產業、生物藥業等向過去以核桃、烤煙產業、糧食為主的產業轉型,才能使山區農民發展多元化、特色化。
“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是普洱市的26座古茶山之一,包括龍街鄉、太忠鄉、大街鎮、花山鎮等,縱橫近一百多公里。因地形以哀牢山主脈向西延伸形成數十個山川、河谷、小壩等,各條山的海拔、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差異性大,民族民俗文化不同,茶山茶葉的品種、口感不一,所以這樣的廣大區域的茶山,籠統叫“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是很合理,也正因如此,哀牢山西坡古茶山叫了十多年也不被外界認可。
普洱26座古茶山即老倉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灣古茶山、御筆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振太古茶山、老烏山古茶山、田壩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馬鄧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黃草壩古茶山、聯合龍塘古茶山、團結古茶山、須立貢茶古茶山、龍壩古茶山、通關古茶山、壩溜古茶山、迷帝古茶山、景星豪門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國慶古茶山、景邁古茶山、邦崴古茶山、文東古茶山的概念從2007年開始提出,源自《走進茶樹王國》一書,但十多個春秋過去,茶界沒多少人知道普洱26座古茶山,人們知道的也主要是景邁山和困鹿山。
做名山宣傳推介與做商業品牌推廣一樣,定位要準,名字要取得好,范圍大小要適當,文化挖掘要有深度,要有亮點和賣點。普洱26座古茶山中有12座是以鄉鎮命名,茶山的介紹也非常簡單,僅僅是填空題式一點介紹,缺乏內涵深度。普洱市政府十多年來需要介紹26座古茶山的文章,我寫了部分實在沒法寫完,在此書中我特選十五座幾年來寫的文章稍作修改后來推介,普洱市需打破26座古茶山的“緊箍咒”,重新構建名茶山。
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 關于普洱茶,你想知道的,這里都知道 .能為你提供專業、快捷的1對1解答,朋友圈每天都更新發生在云南有趣的故事 ,采茶做茶及普洱茶全部干貨知識!只想把真正的好茶給愛茶懂茶的人!添加微信: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