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的茶文化
發布時間:2024-11-04 點擊:53
安于平淡是一種智慧,一種瀟灑。殊不知,有舍才有得,這是一種智慧,我們需求這份心境。《人生要經得起平淡》一書從體味幸福、感悟生命、修身養性等方面,全方位詮釋人生。
不,其實,她們曉得就要離開生她養她的土地,要到生疏的紙醉金迷的城市去,一片片茶葉抱緊了自己如玉的身子。往后,猶如水般熱情的手指,才可以叩開她們馥郁的心事。每當看到茶葉與水相依相偎,總想到愛情,總覺得,隨意哪一張葉片,都是歲月的小小書簽、時間的羽毛、愛情的眉弓或初戀的舌尖……每一個比喻,都讓人疼愛不已。有時,我甚至不敢用太燙的水沖茶,怕那些茶葉會叫出聲來。哪一片葉子不是一句明澈的鳥啼?
茶道,茶道,茶居然可以是一種道,“道可道,十分道”。你看出來,我不是一個喝茶講究的人,說不講究有兩種意思,第一,不一定喝好茶,只需這茶不是陳年的茶,就行。第二,喝茶不用上好的器皿。對玻璃杯情有獨鐘,但要擰上蓋子后不跑水才行,方便攜帶。但,我的一個朋友卻真的把茶喝成了“道”:不刷牙不喝,不洗臉不喝,吃肉前不喝,接吻后不喝,ml前不喝。這一點如今改了,ml前半小時不喝,也算與時俱進。他有一把很精美的宜興紫砂茶具,他最喜歡的是,泡上一壺碧螺春,再倒在紫砂茶杯里喝。他那套茶壺一共配了6個杯子。
關于茶壺和茶杯,辜鴻銘老先生還有一個妙喻:“一夫多妻制之合理,猶如茶壺須配多個茶杯。”此語一出,著實讓許多人嚇了一跳,包括陸小曼,她同徐志摩結婚后,怕他再跟別的女人談戀愛,就對志摩說:“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壺的比喻來做借口,你要曉得,你不是我的茶壺,乃是我的牙刷,茶壺是可以公開用的,牙刷不能公開用的!”
由茶居然能扯到婚姻,可見茶真的是一種文化。
有一次,與一個朋友喝茶,閑談中,她說:“我離婚了。”
我問:“為什么?”
她說:“他太花心了,背著我,搞了好幾個女人。”
我抿了一口幽香,對她說:“這樣的男人就要潑了他,就像你潑了一杯隔夜的茶。”
又有一次,與朋友喝茶,喝著喝著就說到了愛情。她說:“很迷惑,愛情究竟是什么?”
我看著杯里的茶,說:“其實,愛情與茶一樣,無論曾經多么樣的青蔥,都會由濃到淡,以致于無味,最后只剩清水一杯。”
朋友笑了:“也許這淡淡的一杯清水,才是愛情的真味……”
幸福的n次方
生活就像煮茶,而時間就是過濾器,煮茶的過程需求我們擁有一定的耐煩和恒心。假如過于急躁,那么煮出的茶就會全然無味,沁不出茶香。摒棄掉浮夸的心思吧,一步一個腳印,你終會“守得云開見月明”。
她是在一個多事之秋,從父親手上接掌那家大餐館的。幾輩人苦心運營的魯菜館,生意正做得紅紅火火,父親卻卸下這副重擔,把它交到剛大學畢業的女兒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