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增明:鄞州東吳鎮茶葉領頭羊
發布時間:2024-11-03 點擊:49
銀杏果子早就賣了,茶葉已經施了肥,只等明年春天抽出新芽。這段時間,本該是農閑,但浙江鄞州區東吳鎮東村茶葉生產大戶董增明,正忙著四處打聽新優茶葉品種,還打算在茶葉和銀杏樹之間再套種一批果樹。
董增明今年46歲。2000年初,他承包了東村半溪坑100多畝銀杏林,由于銀杏生長周期長,需十年后才有收益,于是他開始考慮提高山林效益。一位新昌客戶告訴他,銀杏和茶樹套種可以提高經濟效益。當年5月,董增明在銀杏樹下套種了70畝新品“銀霜”、“龍井43”茶樹,從此開始種茶。
在鎮農辦的幫助下,董增明從嵊州請來師傅指導種茶。2002年上半年,銀杏樹下套種的茶葉喜獲豐收,年凈收入達4萬多元。初嘗甜頭,下半年,董增明又在半溪坑開辟了五六十畝荒山種植銀杏、茶樹、臍橙等樹種。年底,他還在戚家土耷村承包50畝土地,種植“烏牛早”、“139”、“白茶”等新優茶樹,這些茶樹投產后,既擴大了茶樹種植規模,又拉開了不同茶樹的產茶季節,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如今,董增明的茶樹種植規模已從當初的70畝發展到150多畝,龍井茶的干茶產量也從當初的100多公斤增加到500多公斤,茶葉質量逐年提高,市場銷路越來越好。2004年,在區第三屆名優茶評比中,他申請注冊的“太白云霧”茶獲銀獎,“天童銀舌”獲優質獎。在2006年“中綠杯”中國名優綠茶評比中,“天童銀舌”又獲得優質獎。
致富不忘帶動鄉鄰。東吳鎮有幾十戶茶農,雖然種茶技術不錯,茶葉質地也很好,但由于不懂營銷,好茶葉賣不上好價錢,還常常陷入滯銷窘境。董增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6年7月,他聯合東吳鎮7戶茶農自發集資成立了“小白塔茶葉專業合作社”,統一生產技術標準,統一以“小白塔”注冊商標進行包裝銷售,他更是利用自己的銷售渠道,忙前跑后,為合作社開拓銷路,最終幫助茶農贏得了市場。
作為一名高素質新型農民,董增明在種茶、產茶方面有著獨特的方式:只采摘春茶,之后,將珠茶的施肥、除草、采摘等工作全部承包給他人。他給筆者算了一筆賬:珠茶質量一般,價格也低廉,珠茶得以量取勝,而且生產設備需要幾十萬元,各項成本遠遠大于產出。而春茶的一套設備不過2萬元左右。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發新品種,拓展市場。
在董增明的努力下,小白塔茶葉專業合作社經營已步入正規,茶農的收入也蒸蒸日上。董增明告誡大家不能有“小富即安”的思想,要多學習,在開發新產品、科技興農上多做文章。幾年來,他帶領合作社社員先后開發了“浙農117”、“銀霜”等新品種,其中“銀霜”已成為鄞州區茶葉品牌中的當家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