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4-10-28 點擊:49
茶葉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一種文化,茶葉文化是把茶何文歡相結合,體現著物質和精神文明,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中國茶葉的歷史文化吧。
茶樹原產于中國,一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近幾年,有些國外學者在印度也發現了高大的野生茶樹。就貿然認為茶樹原產于印度。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國,雖然兩國都有野生古茶樹存在,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國已經有文獻記載“茶的時間。比印度發現野生古茶樹的年齡要早了1000多年。當印度人還不知道茶的作用,甚至不知道有茶樹這種植物時,我國的茶文化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無論是從茶樹的歷史,還是分布情況,或是地質變遷,又或是氣候變化等等,都只能說明一個事實: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茶樹的故鄉。
茶葉歷史文化
一、神農時代
在5000年以前,神農時代人們就用生葉煮來喝,學會把茶葉當藥用。
二、西周、東周
在3000年前,人們開始栽種茶樹,把茶當菜食用。
三、秦代
在2300年前,人們用開始用茶作為羹飲,調煮,品飲。
四、漢代
在西漢,2000年以前,已經把茶發展成商業化,我國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是在成都,東漢時,即大約1500年,人們制作了茶餅,方便運輸。
五、唐代
就是在1200年以前,由于當時的經濟文化因素和氣候條件讓茶葉有了進一步發展。
六、宋代
1000年以前,人們的泡茶藝改進了不少,對水質要求高了,當時的斗茶很盛行。
七、元代
在700年以前,人們制造散茶,注重炒略蒸,常拿來作為藥用。
八、明代
離現在600多年,當時黃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藝已經逐漸形成。
九、清代
在300年前,中國茶走進了世界茶市,當時只有中國出口茶葉,烘青和炒青工藝為主,制作了紅茶、黑茶、花茶、烏龍茶、綠茶、白茶。
十、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時段,當時的茶園面積增大,茶葉產量增長,促進了貿易發展。
(2)1886-1947年,受經濟,政治,國際茶葉市場競競爭失敗,使中國茶葉生產衰落了。
(3)1950-1988年,中國茶葉生產的恢復了,得到政府支持,恢復舊茶園,建立新茶園,改良新品種,帶動科學種茶,茶葉經濟發展起來,茶葉生產量居世界第二位。
喝茶的三個階段
1、唐代煮茶法
人們煮茶前,會將茶葉碾成粉末,燒開水后加入調料,再將茶粉撒入鍋內,趁熱就把茶渣和茶湯喝下去,稱為“吃茶”。
2、宋代點茶法
人們用開水泡茶粉,并用茶攪拌后飲用。
3、明代泡茶法
明代是把整葉茶沖泡,為現代泡茶的開始部分,有著深厚的茶意。
中國茶道的發展過程
1、煎茶
把茶末放進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成為茶的最早藝術品嘗方式。
2、點茶,斗茶
宋代人們喜歡點茶藝術,由于宋代飲茶盛行,人們喜歡評比調茶技術和茶質優劣,稱為“斗茶”或“茗戰”。
3、泡茶
元代人采用茶葉或茶末煎煮飲茶,不加會少量加調料,這方式飲茶受人們喜歡,加上后來的沸水沖泡法,直至明代,就形成了“泡茶”這種飲茶方式,一直持續至今。
以上就是關于茶葉歷史文化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