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的病蟲--茶黃毒蛾的防治技術
發布時間:2024-10-27 點擊:52
茶黃毒蛾 茶黃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 spersa strand又名茶毒蛾、茶毛蟲、毒毛蟲等,屬黃毒蛾屬.是危害茶樹的主要害蟲。據報道,也危害柑桔、杧果等。據筆者調查,茶黃毒蛾還危害楊桃等。
成蟲:體長6~13mm,雄蛾翅展20~26mm,雌蛾30~35mm。雄蛾前、后翅棕褐色,稀布黑色鱗片;前翅前緣橙黃色;頂角和臀角各有一橙黃色斑;頂角黃斑內有兩個黑色圓點;內線橙黃色,微波浪形,外彎;外線橙黃色,從前緣外伸至立方米脈后折角內斜至后緣;緣毛橙黃色。雌雄除越冬代外,外部形態相同。
卵:扁圓形,直徑0.8mm左右,淡黃色,卵塊橢圓形,上覆雌蛾腹末黃色體毛。
幼蟲:體長20mm左右;頭部黃棕色,有褐色小點,有光澤;體黃棕色;亞背線除胸部各節外,為棕褐色寬帶,在1~8腹節的亞背線上有褐黑色絨樣瘤,其上生有黃白色長毛;氣門上線棕褐色,其上生有黑褐色小絨樣瘤,瘤上有黃白色長毛。
蛹:長10mm左右,黃褐色,有光澤,被黃褐色細毛;臀棘末端有20余根小鉤,繭薄,土黃色。
防治毒蛾類害蟲常用的一些方法有:
1、捕殺 毒蛾產卵呈塊狀,而且比較集中;多數種類1~2齡幼蟲有群集取食習性,很容易發現,結合果園的栽培管理,清潔果園,徹底清除果園內的枯枝落葉,加強整形修剪等,可清除在枝葉上的卵塊、初孵幼蟲和蛹;對于一些在樹干下部產卵毒蛾(如舞毒蛾),刮除老樁翹皮,清除樹干下部卵塊或初孵群集的幼蟲,在工表層或土石縫中的卵塊則通過中耕培土消滅;有些毒蛾的老熟幼蟲鉆入枯枝落葉層下或土表層下化蛹,可在大量化蛹后進行中耕殺蛹或在根際培土,阻止成蟲羽化等。但進行捕殺時,要注意防護,需穿防護服,以防毒蛾侵害人的皮膚、眼睛和呼吸道等。
2、誘殺 毒蛾成蟲多有較強的趨光性,可在成蟲盛期,利用黑光燈、高壓汞燈或頻振式殺蟲燈等誘殺,集中消滅。此外,還可利用性誘劑誘殺雄成蟲等。
3、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毒蛾類害蟲均有多種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舞毒蛾的天敵有91種,其中寄生性天敵55種,捕食性天敵36種。這些天敵對毒蛾類害蟲的種群有較強的控制作用。要加強保護利用,在田間施用化學農藥時,盡量選擇天敵殺傷力小的農藥和施藥方法。
利用病原微生物。控制毒蛾類害蟲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細菌和病毒等,當毒蛾類害蟲在田間普遍發生危害時,可用白僵菌、bt、核型多角體病毒或質型多角體病毒制劑(很多種類都以商品化生產)等噴施防治。同時,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病原微生物資源。據報道,棉古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在田間對棉古毒蛾的感病率可高達65%以上,可用田間感染病毒的蟲尸研磨搗碎制成毒液噴灑到田間,能有效地控制毒蛾危害;林慶源篩選出的白僵菌株bm1-1等對木毒蛾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已進入工廠化生產,林慶源還用白僵菌粉、bt、lxnpv和dieis制成混劑對木毒蛾的防效達92.1%以上;陳順立等篩選的psnpv復合微生物殺蟲劑配方對雙線盜毒蛾的田間防效也達到92.32%以上,這些都是應用病原微生物防治毒蛾的有效嘗試和研究。
4、化學防治 在毒蛾類害蟲大發生時,其他的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時,可選用一些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或擬除蟲菊酯類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可選用的農藥有90%晶體敵百蟲、80%敵敵畏乳油、50%殺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70%澳馬乳油、10%天王星乳油、2.5%澳氰菊酗乳油、2.5%功夫乳油、20%速滅殺丁乳油、25%滅幼脲ⅲ號懸浮劑等,按使用說明施用。三齡前的毒蛾類幼蟲多群集為害,不甚活動,且抗藥力弱,這是化學防治毒蛾類害蟲的關鍵時期。此外,依據一些毒蛾類害蟲的幼蟲在取食,化蛹等活動過程中,常沿樹干遷移的習性,可用菊酯類藥荊制成的毒筆、毒紙、毒繩等在樹干上劃毒環、縛毒紙、束毒繩來毒殺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