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濃茶來醒酒,這么做有科學依據嗎?
發布時間:2024-10-27 點擊:56
飲茶醒酒有沒有科學依據?
許多人喝完酒后通常都市通過品茗來醒酒,這么做有科學依據嗎?專家指出,茶湯中含有一類酸性的茶多酚類物質,而酒中含有較多醇類物質,酸與醇化合,可與酒的作用相互抵消。同時,茶湯中的咖啡堿又有較強的利尿作用,可使酒中的一些組成物質通過小便排出體外,飲茶能夠醒酒的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人在飲酒過量時,飲上1~2杯適當濃度的茶葉湯,就會適時消除人體因酒精作用產生的頭暈目眩、滿身乏力、神志模糊等不適。需要提醒的是,酒后不能大量飲濃茶,這是因為酒中的酒精身分對人體心血管的刺激原來就很大,而濃茶同樣有刺激心臟的作用,這樣雙管齊下,特別是對心臟成果欠佳的人,非常有害康健。
沖泡時間太久。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質等可能自動氧化,不但茶湯色暗、味差、失去品嘗代價,并且由于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因氧化而淘汰;同時由于茶湯棄捐時間太久,會受到周圍情況的污染,很不衛生。
濃茶。濃茶含咖啡因、茶堿多,刺激強,易引起頭痛、失眠。
用茶水服藥。茶葉中含有大量鞣質,可剖析成鞣酸,與許多藥物結合而產生沉淀,阻礙吸收,影響藥效。(摘自《臺灣周刊》)
飯前飲茶。飯前飲茶會沖淡唾液,使飲食無味,還能暫時使消化器官吸收卵白質的成果下降。
沖泡次數過多。一般茶葉在沖泡三四次后就沒有什么兒茶素了,險些沒有保健作用了。據有關試驗測定,頭泡茶湯可含水浸出物總量的50%,二泡茶湯為30%,三泡茶湯為10%,四泡只有1%—3%。
飯后馬上飲茶。茶中含有鞣酸,能與食物中的卵白質、鐵質產生凝固作用,影響人體對卵白質和鐵質的消化吸收。
微信公眾號:請關注 心馨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