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與紫陶還傻傻分不清?看了就明白
發(fā)布時間:2024-10-27 點擊:290
雖然紫陶與紫砂的區(qū)別是老生常談,常談又常談的問題了??梢詫τ诔踝R紫陶的朋友還真是傻傻分不清楚,畢竟陶和砂,二者就一字之差。
紫陶和紫砂是何種關系?有血緣關系?是直系還是旁系?諸多問題各位一定一臉懵。今天各位客觀解說一二,拋磚引玉。先上純純的干貨,趕時間的看官看完此圖功力即可提升五成左右。大致分為五大區(qū)別,以便大家理解。
區(qū)別一:泥料不同
紫砂是石質砂料,故為紫砂,泥料較粗。且宜興陶有粗獷的砂石質感。砂泥料孔隙較大,進而獲得大家所說的優(yōu)異的發(fā)茶性。石質砂料為泥的坯體收縮率不到百分之十。紫砂泥料加工是經攤曬、搗碎、過篩、加水調和成生泥,木槌壓打數十次成熟泥。紫砂泥料砂質效果明顯。
建水陶為粘土原料,收縮率百分之二十。泥料細膩,所以建水陶則多一份泥土的溫柔。宜興紫砂石質沙料屬剛,建水紫陶黏土亦柔。需要將粘土搗成粉末,篩棄粗砂,進行配比,再放入缸內加水制成漿狀攪拌淘洗;反復多次淘洗之后,讓其在封閉狀態(tài)下自然凝干成泥,這時的泥料已經膩如膏脂,無絲毫砂粒。
區(qū)別二:成型工藝
傳統(tǒng)宜興紫砂多為拍泥片打身筒和鑲身筒兩種,近年來也出現機壓方式來進行大規(guī)模量產。造型上,由于宜興所處地區(qū)歷史上手工業(yè)較為發(fā)達,且紫砂壺發(fā)展歷史過程中多有文人參與設計,故而其造型型制之到我和協(xié)調遠非一般水平的建水紫陶可比擬。起碼就目前觀察到的狀況,宜興紫砂在器形的完美度上還是一定優(yōu)勢的。
紫陶目前為止均為手工拉坯。轆轤車盤上手拉坯成型??简灥母嗟氖抢鲙煾凳稚系墓Ψ蚣妓?,這項技藝講究,眼到、手到、心到,沒有長期累積的經驗是成不了器的。
區(qū)別三:裝飾技法
宜興紫砂多為素器,或是陰刻陽刻?,F代也有少量的紫砂用半干泥繪制作為裝飾。
建水紫陶最出彩的就在其裝飾上。紫陶的裝飾需要文人的參與,書法繪畫,斷簡殘?zhí)?,帶有強烈的文化氣息。而此書非彼書,此畫非彼畫,先在半干陶坯上作畫,再沿墨軌筆痕將其扣空,最后把不同顏色的泥料填于凹槽之中,壓實刮平,這樣的工藝叫做刻填。如若想得到筆墨暈染之色,還需反復刻填。道道工序必須手工完成,畫作要優(yōu)美,刻刀要精準,填泥要細致。作畫之人若能一氣呵成從畫到刻填親力親為,勢必效果更出眾,寫意傳神。
區(qū)別四:打磨拋光
宜興紫砂一般不需打磨拋光。因為沙粗打磨工藝在紫砂上極為少見。但也有紫砂的打磨工藝,叫水拋。
無釉磨光則建水紫陶獨特的打磨工藝,由于泥料的細膩,用鵝卵石純手工打磨、無釉摩光工藝。可打磨出光亮炫目的質地。同是紫陶打磨的程度不同,光澤度有火皮、磨砂、亞光、亮光、鏡面高光之分。
區(qū)別五:文化不同
宜興紫砂的繁榮數百年,地處中原,歷史底蘊深厚,重器型,工藝精湛。建水自古屬文獻名邦,陶器上的裝飾更能表現中國畫的神韻。色澤古拙多變。這時大家一定要追問:“紫砂紫陶到底哪個更好呢?”
總結
建水紫陶從現階段市場角度來看,宜興紫砂規(guī)模遠遠大于建水紫陶,器形、體系相對成熟。但市場規(guī)范性欠佳,大規(guī)模的開采與生產嫣然導致了泥料的枯竭,化工泥料,屢見不鮮,機器加工制造大量廉價產品。而純手工的制作的紫砂壺大都價格不菲。
建水紫陶不具備宜興那樣的規(guī)模,整個行業(yè)發(fā)展還處于初期。但發(fā)展迅速,工匠技藝提升顯著還吸收了很多宜興的匠人、工藝經驗。泥料儲備充足,且目前為止紫陶基本皆為全手工制作,堅持傳統(tǒng)技藝。
打個可能不那么準確的比喻:
兩個孩子,一個父母是宜興的,另一個父母是建水的(基因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不同);長大后一個做了醫(yī)生,另一個當了律師(社會貢獻不同)。但是,他(她)都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都是好陶)。在我看來,不管紫砂、紫陶,只要泥料好、做得好、您喜歡的就是好陶?。▓D文來源:建水紫陶紀;作者:素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