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泡茶茶具
發布時間:2024-10-23 點擊:49
明代許次紓《茶疏》中說:“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湯成于火,回者相須缺一則廢。”就是說:“茶水器火”是泡茶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在飲茶時,只有選用相宜泡茶茶具才能襯托出茶葉的色與形,保持茶葉的香和味;同時,泡茶茶具本身的質地、造形、色澤、圖案等蘊含的藝術內容,可使人在品茶的同時,陶冶性情、增長知識。增添品茗的情趣。
選擇泡茶茶具要考慮實用、有欣賞價值,有利于茶性的發揮,如瓷泡茶茶具能保溫,傳熱適中,可較好地保持茶葉的色、香、味、形之美,且潔白衛生,不污染茶湯,為飲紅茶者首選泡茶茶具。
我國的泡茶茶具,隨著歷史上茶類和飲用方法的演變,曾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唐代陸羽在《茶經》中列舉了二十九種泡茶茶具,分別用于炙茶、煮茶、飲茶、貯茶,這些泡茶茶具如今大多已廢棄。現代泡茶茶具按泡茶茶具的質地分,主要有陶土泡茶茶具、瓷器泡茶茶具、玻璃泡茶茶具、漆器泡茶茶具、搪瓷泡茶茶具、塑料泡茶茶具、金屬和玉石泡茶茶具等。它們品質不同,特點各異。
瓷器泡茶茶具。現在除部分農村、邊遠地和一部分少數民族尚在使用陶器泡茶茶具外,在城市中已很少見。而屬于陶器泡茶茶具范疇的紫砂泡茶茶具,自明清以來則異軍突起,在現代泡茶茶具領域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紫砂泡茶茶具用江蘇宜興及與其毗鄰的浙江長興生產的陶土紫金泥燒制而成。
紫砂泡茶茶具多為紫紅色。但在制作過程中,原料經過調配也可呈現出淡赭石色、朱砂色及凍梨色等。紫砂泡茶茶具中,紫砂壺是主要品種,其造型干姿百態,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仿生型、幾何型、藝術型、特種型
紫砂泡茶茶具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除了它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以外,還由于其獨特的實用功能。如紫砂泡茶茶具質地致密堅硬,傳熱緩慢,既不燙手,冬天盛茶又不易冷卻,還可放在爐上燉燒而不爆裂。泡茶不走味,盛暑不易餿,貯茶不變色。
瓷器泡茶茶具。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約始于東漢晚期。瓷器發明以后,陶器即逐漸被瓷器所取代。瓷器較之陶器,既輕便耐用,又美觀大方。
在瓷器泡茶茶具中,青瓷泡茶茶具是最早出現的品種,在東漢時,浙江的上虞已開始生產青瓷泡茶茶具。到唐代達到了鼎盛期,其時生產的一種只供宮廷使用的秘色瓷,長期以來人們只聞其名不見其物,直到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佛塔地宮中出土了唐代供奉的宮廷御用泡茶茶具,里面有16件秘色瓷泡茶茶具,才揭開了秘色瓷之謎。它實際上是一種專供帝王使用的青瓷泡茶茶具。青瓷泡茶茶具胎薄質堅,造型優美,釉層飽滿,有玉質感。
白瓷泡茶茶具大約始于公元6世紀的北朝晚期,到唐代其工藝已相當成熟,制成品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白居易曾盛贊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全國各地的許多窯場都生產白瓷泡茶茶具,如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泡茶茶具,陸羽曾夸它“類銀”、“類雪”。此后,景德鎮逐漸成為白瓷泡茶茶具的制作中心,它生產的茶壺、茶盅、茶盞、茶杯等,胎質白潔,堅致細密,釉色光瑩如玉,被稱為“假白玉”。自明代中期開始,人們不再注重泡茶茶具與茶湯顏色的對比, 代崇尚白茶,為襯托茶湯,要用黑瓷茶盞,而明代人們普遍飲用與現代沙青綠茶相似的芽茶和葉茶,湯色以黃白為佳,使白瓷泡茶茶具再次興起,同時轉而追求泡茶茶具的造型、圖案、紋飾等所體現的雅趣。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白瓷泡茶茶具的造型千姿百態,紋飾圖案美不勝收。
在宋代,斗茶曾盛極一時。所謂斗茶,就是以戰斗的姿態互比茶葉的優劣,一看茶面湯花色澤的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因“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故黑瓷泡茶茶具成了瓷器泡茶茶具中的最大品種。其代表性的作品稱為兔毫盞。至清代已逐漸沒落,目前在北方農村尚可見到。黑瓷泡茶茶具胎質較厚,釉色漆黑,造型古樸,風格獨特。
青花瓷泡茶茶具。是彩瓷泡茶茶具中最重要的品種。它 的瓷胎上以氧化鈷為呈色劑描繪紋飾圖案,再涂上透明釉,經高溫燒制成。
青花瓷泡茶茶具始于唐代,盛于元、明、清代,曾是那一時期泡茶茶具品種的主流。其時景德鎮是我國青花瓷泡茶茶具的主要產地。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泡茶茶具無論是胎質、釉色,還是造型、紋飾等都冠于全國。青花瓷泡茶茶具將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被譽為“無聲詩人瓷之始”。
青花瓷泡茶茶具有茶罐、茶甌、茶壺、茶盅、茶盞等,這些泡茶茶具藍白相映,色彩淡雅宜人,華而不艷,令人賞心悅目。
玻璃泡茶茶具。玻璃泡茶茶具是近代工業的產物,其特點是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可塑性大,造型多樣,因大批生產,價格也較其他泡茶茶具低。其主要品種是多姿多彩的茶杯。
近年來,茶藝表演茶葉品牌藝館中還使用一種小巧的石英玻璃壺燒水泡茶,在泡茶過程中,無論是杯中的茶葉上下翻滾,逐漸舒展,還是壺中水的沸騰和流動,都可一覽無余,從而增添了品茗的情趣。它的缺點是傳熱快,燙手,且易破碎。
金屬泡茶茶具。歷史上有用金、銀、銅、錫等金屬制作泡茶茶具的,如陜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唐代宮廷用的金、銀泡茶茶具等。但用金屬制作泡茶用具并不被人們看好,因此到了近代已很少有人使用。現在還能見到的是用鐵或錫制作的貯茶罐,尢其是錫制貯茶罐,大多制成小口長頸,上放筒狀蓋,其密封性能相當好,具有很好的防潮、防氧化、防光、防異味的功效。
漆器泡茶茶具。漆器的歷史十分悠久,在距今約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發現了可作為飲用器具的木胎漆碗,而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漆器,其工藝已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以脫胎漆器作為泡茶茶具,大約始于清代。
漆器泡茶茶具的產地主要在福建的福州一帶。因材料和加工工藝不同,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雕填”、“高雕”等品種。脫胎漆泡茶茶具通常由一把茶壺、四只茶杯和一只長方形或圓形茶盤組成。壺、杯、盤同色,大多為黑色,也有黃棕、棕紅、深綠等色,并與書畫融為一體。漆器泡茶茶具表面晶瑩光潔,嵌金填銀,描龍畫鳳,光彩照人;其質堅且輕,散熱緩慢,并耐酸堿腐蝕,除具有實用價值外,還有著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常被作為工藝品陳設于客廳、書房,為居室增添雅趣。
其他。還有搪瓷泡茶茶具、塑料泡茶茶具、竹木泡茶茶具、玉石泡茶茶具等。搪瓷、塑料泡茶茶具也是現代工業的產物,主要品種有茶杯、茶缸,其共同特點是價廉物美、堅固耐用,便于攜帶。竹木泡茶茶具在古代曾被廣泛使用,它原料易得,制作方便,對茶沒有污染。因此至今在一些農村和邊疆地區仍有人使用。有一種也可歸入竹木泡茶茶具一類的竹編泡茶茶具,很有特色。它以陶瓷泡茶茶具為胎,外用柔軟的竹絲編織嵌合,使成為一個整體:竹絲美觀大方,既能保護內胎,使用時不燙手,并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其主要品種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壺、茶盤等。玉石泡茶茶具(包括水晶、瑪瑙)因制作困難,價格昂貴,大多只作陳設,而較少使用。木魚石制作的泡茶茶具,因木魚石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據說對人體健康有益,而受到人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