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學茶札記(三)古六大茶山現今分布
發布時間:2024-10-20 點擊:55
偶對古六大茶山的粗布了解是來源于網絡,后來親赴茶山后才加深了對這些流傳了幾百年的地名的認識。網絡上對于古六大茶山現今具體位置及山寨情況的內容很少有系統的文章。多的,都是那些出名的寨子,比如班章、冰島、南糯、景邁。這些寨子關聯的文字和圖片很多,可是像龍怕、直蚌、曼拱、新酒坊、曼丫、八總、瓦竜這些寨子恐怕大家就很陌生了。其實我剛才提到的這些寨子都是古六大茶山極具代表性的寨子,下面我對古六大茶山做一個簡單的梳理,以解決如我一般,在學茶初期的童鞋對這些地名的困惑。
六大茶山的地名分別是:攸樂、莽枝、革登、蠻磚、倚邦、曼撒。傳說與諸葛亮有關,《普洱府志·古跡》中。有記載:“舊時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于莽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鐙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這里面有兩個地名保留至今:倚邦和曼撒,而其他地名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分別更名改姓了。
攸樂山現名基諾山,屬于基諾山鄉,行政上屬景洪市管轄,轄區內以基諾族為主要民族。茶山以龍怕寨子為最大,另外兩個代表寨子分別是洛特和帕尼。茶質在口感上個人認為更接近勐海茶區,苦澀度高,回甘快但持續時間稍短。由于地理位置更靠近景洪市再加上交通便利,龍怕寨是六大茶山里初制所最為密集的一個寨子,制茶規范程度也很高,且不論山頭特點,工藝上算是比較成熟的一個茶區。
莽枝山、革登山兩座茶山都屬于象明鄉轄區,之所以把這兩座茶山放在一起介紹,是因為這個山頭之間的距離實在是太接近了。莽枝山代表寨子有:牛滾塘、秧林、大寨、曼丫、紅土坡。革登山表寨子有:安樂村、新發村、直蚌村、新酒坊、萊陽河。從秧林到直蚌直線距離不到4公里,可以說莽枝山與革登山就像兄弟兩一樣不分彼此,甚至對安村的劃歸都一直有爭議。本地人大都認為安樂村屬于莽枝山,而革登山應該應該從新發村開始算起。
蠻磚山蠻磚屬象明鄉轄區,代表寨子有曼莊、八總、瓦竜。需要提醒的是,曼莊村委會搬遷到象明鄉城西,老曼莊村才是茶山所在地。蠻磚茶的整體品質很高,但是目前屬于價值洼地,因此沒有混采的說法。個人認為茶質和口感不輸易武一線茶區,近幾年沒有遭到熱炒,性價比可以說是六大茶山里最高的一個茶區。
倚邦隸屬象明鄉,倚邦的代表寨子有倚邦村、曼拱村、曼松新寨。名聲在外,貢茶產地,肯定好喝。為什么用肯定二字,因為灑家也木有喝過真正的“貢茶”那80多棵古樹,號稱集體林,村子里的彝族老鄉誰都可以采摘,傳聞很少有人能收到超過10斤的鮮葉,因為一家人不可能采那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曼松粉兒們,你半斤我一斤的這么蹲點收集著。王子山——世上本無路,蹲點收鮮葉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曼撒隸屬易武鄉,實際上古六大茶山的曼撒已經被易武茶區的概念取代了,市面上近幾年被捧紅的茶山都幾乎都在易武,比如:彎弓、薄荷塘、同慶河、刮風寨。老牌的寨子有麻黑、落水洞、丁家寨、高山寨、三邱田、大漆樹等。
古六大茶山在市場上是這樣的局面,易武占80%市場份額,曼松占15%,其他占5%。易武我可以理解,名寨子扎堆涌現的茶區,由不得它不有名氣。但像蠻磚、莽枝、革登這些茶區,在市場上幾乎沒有專門的字號,這就十分詭異了。論茶質,莽枝、革登、蠻磚的古樹我不相信會比麻黑之類的差多少,論厚度新茶階段的易武某些茶區茶還不及這些寨子,論價格只有易武平均水平的60-70%,怎么看都是極具性價比。我只能說,市場經濟的大手又一次戰勝了我們的認知,賣“易武”不管真假都大有利潤可圖,而這些被冷落的茶山就留給那些進山的茶客吧,女為悅己者容,茶為知己者生,聊以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