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夷陵區茶葉發展打生態安全牌茶園到茶杯全程監管
發布時間:2024-10-12 點擊:49
今日舉行的第五屆三峽(夷陵)茶藝節以“生態、品質、合作”為主題,首次將“生態”放在了第一位。
隨著茶葉產業的發展壯大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夷陵區茶葉產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如何突破瓶頸?夷陵區打出茶葉生態安全牌,通過建設高效茶園、科技創新、整治假冒偽劣等措施,建立了從茶園到茶杯全過程監管體系,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品牌美譽度,實現了生態突圍。
標準化茶園
茶葉安全整治力度空前
今年3月5日,夷陵區召開茶葉質量安全綜合整治工作動員會,對茶葉生產摻假使假、假冒偽劣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亮劍。要求從3月起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教育為主、嚴格執法的要求,圍繞茶葉種植、加工、營銷各個環節,開展茶葉質量安全綜合整治。重點查處新茶舊茶混合包裝、假冒商標、虛假宣傳、存儲商標、存儲假冒偽劣茶葉產品等行為。夷陵區政府還與茶葉生產鄉鎮簽訂了整治工作責任書。
夷陵區委書記劉洪福對茶葉整治進行專門批示,要求下決心解決好茶葉生產加工過程中摻糖使假、使用違禁農藥等違法行為。在夏秋茶集中生產的重要階段,要重點查處一批嚴重違法個案,通過執法打擊,進一步樹立產業形象,促進茶葉產業和農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4月中旬,夷陵區茶葉質量安全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前往鄧村、太平溪、下堡坪、樂天溪四個主要產茶鄉鎮,依法對中小型茶葉加工企業摻雜使假、衛生條件不達標等行為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對違法企業責令停電限期整改,并將企業列入黑名單,不再享受區內茶葉政策。3家違法加工企業受到查處,形成了強大的震懾力。
聲勢浩大的整治行動在全區形成了茶葉加工企業、茶葉、農資經銷商、茶農全覆蓋,社會大眾廣泛參與的強大整治氛圍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各產茶鄉鎮組建了巡查專班對茶葉生產加工企業進行不間斷巡查,全區茶葉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初步健全,春茶鮮葉質量顯著提升。
科技創新為茶葉安全保駕護航
除了整治打擊非法行為,夷陵區堅持通過科技創新為茶葉安全保駕護航,提高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全國知名科研院校、科研單位與茶葉龍頭企業深入合作,不斷提升生產工藝。自2007年國家現代農業(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宜昌茶葉綜合試驗站落戶夷陵區以來,不僅強化了產學研力度,更推動了產業發展。2008年該區首創的茶葉“鮮葉清洗加工工藝”被認定為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2009年選育的“鄂茶9號”被認定為省級茶樹良種。三峽國際旅游茶城自主設計開發的“茶葉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現已采集錄入茶葉質量數據3.3萬條,在國內開創了從“茶園到茶杯”全程質量監管和安全預警的先河。
目前全區獲得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產品達23個,獲得有機茶認證的產品6個。
從茶園到茶杯全程監管
為確保茶葉生態安全,夷陵區提出了建立從“茶園到茶杯”全過程質量監管體系的方針。從茶園建設開始,把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納入食品安全監管領域,實施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實現茶葉質量全程監管。
據了解,夷陵區目前已經建成高效標準茶園8萬畝,鄧村鄉大部分高效茶園畝平收入已經突破萬元大關。該區今后將以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現代茶產業示范區建設,力爭到2018年建成高效標準茶園12萬畝,努力打造全國現代茶葉科技集成應用示范區。
在茶葉流通領域,依托三峽國際旅游茶城組建了茶葉質量安全檢測站,不斷強化技術力量投入,對市場茶葉嚴格實行抽檢和準入制度,確保茶葉流通環節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