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耕文化展:云南普洱茶農業系統
發布時間:2024-10-12 點擊:59
3月2日,由農業部主辦,中國農業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承辦的“中華農耕文化展”在北京中國農業博物館開幕。市委書記沈培平和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小平先后到場參觀。
據悉,“中華農耕文化展”包括主題館、專題館兩個部分。主題館設在中國農業博物館一號館,展覽面積3000平方米,展示內容分4個單元。第一單元:綜合展區,重點展示黨和國家領導人;第二單元:傳統農耕文化重點類型展區;第三單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區;第四單元:農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展區。
中華農耕文化展專題館,主要包括中國農業博物館現有的7個基本陳列。有中華農業文明陳列、中國傳統農具陳列、中國土壤標本陳列、彩陶中的遠古農業和室外展園等部分組成,分別在中國農業博物館的2、4、7、8、9、10號館展出,展出面積近2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館內的“普洱”元素非常鮮明,墻壁上的屏幕里連續播放著《妙曼普洱、養生天堂》的專題宣傳片,《普洱之戀》的旋律熱情洋溢。云南普洱茶農業系統有專門的一個展區,吸引了不少專家和游客駐足觀看,紛紛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極大的關注。
據介紹,普洱茶農業體系是以普洱茶和茶文化為核心構成。該系統包含了完整的古木蘭和茶樹的垂直演化過程,證明了我國西南部是世界茶樹的起源;從野生型古茶樹居群、過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園以及應用和借鑒傳統森林茶園栽培管理方式進行改造的生態茶園的各個種類的茶樹居群類型,形成了茶樹利用的發展體系;具有多樣的農業物種栽培,農業生物多樣性豐富;涵蓋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多個少數民族茶樹栽培利用方式與傳統文化體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樣性和傳承性;位于茶馬古道的起點,是重要的茶文化傳播節點。
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趙聯濤,副市長童書瑋,市政府秘書長王鴻彬及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分別陪同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