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知識:茶葉的營養價值與功效
發布時間:2024-10-05 點擊:58
茶葉知識介紹:
茶葉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葉。是大眾化飲品,一般為三大類:綠茶、紅茶、烏龍茶,其中綠茶在日本、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較普及;西方國家更習慣于飲紅茶。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已有上千年之久,深受各界人士喜愛。
茶葉營養分析:
茶中含有的多酚類物質,尤其是兒茶素,能抑菌、消炎、抗氧化,可阻止脂褐素的形成,并將人體內含有的黑色素等毒素吸收之后排出體外。
茶葉中的綠原酸,亦可保護皮膚,使皮膚變得細膩、白潤、有光澤。茶葉中的茶多酚、脂多糖、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能通過綜合作用捕捉放射性物質,可以減少輻射對皮膚的傷害。
茶葉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所以常喝茶可使皮膚白皙、有光澤。
茶葉補充信息:
1. 茶葉最好放在錫制的罐中,盡量不用鐵制或木制茶罐。若用不銹綱容器裝茶葉,不妨用火在容器外烤一下。若用紙罐裝茶葉,應先放少量茶葉吸收罐內氣味。茶葉罐要放于通風處,并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另外,如果用低溫儲存,溫度應保持在5度最佳。
2. 巧辯新茶與陳茶:新茶外行新鮮,條索勻稱而疏松;手感干燥,若用大拇指與食指一捏,或放在手心一捻,即成粉末;新茶經沸水沖泡后,清香撲鼻,芽葉舒展,湯色澄清,剛沖泡時色澤碧綠,而后慢慢轉微黃,飲后舌感較醇和、清純;陳茶則不具有以上特點。
茶葉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適合。
1. 適宜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油膩食品食用過多者、宿醉未解者。
2. 不適宜發熱、腎功能不良、心血管疾病、習慣性便秘、消化道潰瘍、神經衰弱、失眠、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等。
茶葉食療作用:
茶葉味苦、甘、性涼,入心、肺、胃經;
具有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
主治頭痛、目昏、多睡、思維不清、心煩口渴、食積痰滯、痢疾、小便小利等。
茶葉食物相克:
茶葉不宜和人參、西洋參一起食用,會影響藥效。
茶葉做法指導:
1. 茶葉浸泡時間不要過長,不要用保溫杯泡茶。
2. 不要用茶水送服藥物;服藥前后1小時內不要飲茶。
3. 忌飲濃茶解酒;飯前不宜飲茶;飯后忌立即喝茶;少女忌喝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