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茶發現之旅二——沉睡百萬年的晴隆茶籽化石
發布時間:2024-10-01 點擊:101
在上一站花溪久安鄉見到千年古茶樹時,記者不禁感嘆于貴州飲茶歷史的悠久。但相比于記者第二站的所見所聞,千年茶樹顯得太“年輕”了。2月23日,記者來到“綠寶石——黔茶發現之旅”活動的第二站——黔西南州晴隆縣,30多年前世界唯一的百萬年茶籽化石被人們發現。
在采訪中,茶籽化石的發現者、當時的晴隆縣農業局茶專業技術人員盧其明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發現之旅”。盡管已經過去了30年,年過古稀的盧其明,對于1980年7月的那一次考察仍然歷歷在目:“那次上山是想看一看有沒有落地的茶樹種子。當時一看到這個化石,我就斷定一定是茶的化石,心中非常高興、激動”。
后來經過貴州省茶科所的鑒定,這塊茶籽化石是“距今100萬年的新生代第三紀四球茶茶籽化石”。由此可見,早在100萬年前,晴隆就是野生茶樹的生長之地。
茶籽化石的發現不僅僅是科學研究上的意義,晴隆的產出的優良茶中,不少都是這塊茶籽化石“兄弟姐妹”的后代。而茶產業在晴隆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晴隆縣副縣長王芹德告訴記者:“晴隆的茶葉面積從過去的兩三萬畝發展到現在已經將近23萬畝,涉及農戶幾十萬人,產值達到了9000多萬,占到了農民收入的17~18%?!?br>茶籽化石的發現,對于晴隆茶的品牌建設有著更新、更深的意義。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徐嘉民了解到茶籽化石之后非常激動,他說:“我也在思考怎么用好茶籽化石。我認為應該讓這塊沉睡了一百萬年的茶籽化石,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和生機。一方面通過茶籽化石展現貴州茶文化的多姿多彩,豐富貴州民間茶文化;一方面我在想能否發起一次‘世界茶文化尋根之旅’,讓全世界從事茶葉、茶文化研究的人朝圣般地來晴隆看茶籽化石?!梦幕能泴嵙?,為產業服務、推動產業的前進、促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