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嶺硫化鎳礦床礦石組分特征及其賦存狀態
發布時間:2024-10-01 點擊:58
采用高精度的新一代icp-ms分析技術。依據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詳細分析研究煎茶嶺硫化鎳礦床礦石組分特征及其賦存狀態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其成礦作用機制和成因類型。研究認為,煎茶嶺硫化鎳礦床礦石主要組分為ni,cu,co,fe,s.pge等,其高的ni/cu,低的cu,pge含量值反映該礦床為高鎂巖漿演化的產物。礦石可分為磁黃鐵礦一鎳黃鐵礦型和黃鐵礦一針鎳礦一輝鎳礦型兩類.并以前者為主,表明該礦床的形成至少經歷了早期巖漿成礦和晚期熱液變質改造成礦兩個階段,應屬于巖漿熔離一熱液改造成因類型。礦石中的鎳主要以鎳黃鐵礦、紫硫鎳鐵礦、針鎳礦和輝鎳礦等獨立鎳礦物存在;鎳有3種賦存形式。以硫化鎳為主,硅酸鎳、硫酸鎳少量。在煎茶嶺超基性巖上升侵位過程中,隨著巖漿的演化分異先于新元古代在巖體邊緣或內部形成鎳礦床,而后于印支一燕山期在巖體接觸帶形成金礦床,官們是在統一的與幔源超基性巖有關的成礦系統中形成的具內在成因聯系的成礦系列.完成機構:[1]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100083//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陜西西安710054 [2]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100083//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3]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陜西西安710054 [4]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陜西西安7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