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制造工序的9個條件
發布時間:2024-09-30 點擊:56
普洱茶制造工序的9個條件介紹如下:
采收后的茶菁經萎凋后殺菁、柔捻、曬干制成曬菁毛茶。此時都是生的普洱茶原料,茶商茶農會依客戶需求而蒸壓成型、大、小、各式形狀、生熟皆可。然而生普洱茶再分級后直接蒸壓而成,等待與期待中慢慢越陳越香,即是此種自然而道地之原味陳年普洱生茶品。熟普洱茶是再經灑水、渥堆、晾干、篩分制成普洱散茶(熟普洱之毛料即告完成)等待蒸壓成型。
一.采茶菁
早在以前農業社會時期,功利主義較淡薄,采茶時可高唱采茶歌,一心二葉慢慢采5~6心即放入茶袋籃里,茶葉不會受損折傷,萎雕殺菁較完整茶質也較佳,反觀當下一些采茶女工以量制價,管他幾心幾葉,實屬可惜。
二.采茶
采茶之工序較為馬虎,握于手中之茶菁也因過多且折傷,產生壓擠的現象;茶袋中之茶菁過多而透氣不佳,產生上下相壓導致略為熟化;再者茶園采收好之茶菁不宜過久,應盡速撥開萎雕。茶菁萎雕是要借著陽光或熱度,將剛采收好茶葉中的苦度、澀感揮發,讓茶葉軟化脫水,當然不宜過度萎雕。所以茶品好壞與否,萎雕工序相形之下顯得非常重要。
三.殺菁
普洱茶未緊壓成型前是屬于綠茶類,故其殺菁工序不可或缺。殺菁的主要目的是要讓茶葉停止發酵;目前殺菁大多采用鍋式殺菁(古法為手工翻炒法),因茶菁經萎雕會失去水份但尚未透徹時,利用殺菁的方式,能使茶葉失水均勻的。
四.揉捻
揉捻需要依據茶菁原料老嫩程度之不同,而做輕重調整,目的在于使茶葉片狀經揉捻成條形或圓珠狀。嫩葉較輕,老葉較重,此時葉菁經殺菁揉捻后體積已經減少大半部了。
五.曬干
利用陽光將揉捻后的茶菁薄攤開,曬至茶葉含水量約為百分之十左右;沒有陽光時也可用烘干的方式處理,不過利用陽光曬干的茶葉有其特殊的香味。這是早期普洱茶味道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以「曬干而不能曬燥」為原則。
六.渥堆
此種方法乃1972年云南省昆明茶廠研究成功的。渥堆是將制成的曬菁毛茶潑水,使茶葉吸收水份受潮,然后堆成一定的厚度,再利用濕熱的原理將茶葉中的刺激性加以熟化;渥堆的輕重是由水的比例、茶的厚度及時間長短來控制。
七.晾干
渥堆后的茶葉須適度薄攤開來,自然風干,否則會使渥堆過度,茶性茶質變死性,如同豆腐變成豆干一般。適度的渥堆是為了讓茶達到快速可以喝的程度。風干后的茶毛料裝袋等待叫賣,然后依需求再蒸壓成不同形狀及大小、重量與規格。
八.篩選分類
篩選茶葉分級的步驟,一般則細分為十級,按照茶品及茶型之茶菁級數,依要求而分級分類并無固定或特別的要求。
九.緊壓成型
干燥的散茶,經高溫蒸軟后,依買主所需而緊壓成型,有茶餅型 、沱茶、磚茶型、柱茶型、香菇頭型,目前也有象棋型及散茶類…等;大小、輕重規格隨客戶需要而成型。
干燥的散茶,經高溫蒸軟后,依買主所需而緊壓成型,有茶餅型 、沱茶、磚茶型、柱茶型、香菇頭型,目前也有象棋型及散茶類…等;大小、輕重規格隨客戶需要而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