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香武夷巖茶
發布時間:2024-09-30 點擊:89
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文火慢燉,都是一款好巖茶的標配
下午過來喝茶。
并且,他還特意帶了泡肉桂過來。
據說山場還很不錯,非常的頂尖。
“到底是怎么個不錯法,神神秘秘的?”
朋友簡要概括了句:
“比‘牛肉’還‘牛肉’,核心山場中的核心?!?br> ……
筆者表示沒聽懂。
這世上,還能有哪款肉桂,能和“牛欄坑肉桂”比肩?
于是,朋友索性把那泡茶,擺在了桌上。
“泡袋上介紹了,這是用上等木炭,文火慢焙出來的?!?br> “單單是這泡茶,就要大幾位數呢?!?br> 這下,筆者更是不解了。
文火慢焙,這不是好巖茶的基本標配嗎?
如果,換作是筆者來賣那泡肉桂。
對那泡圈子里小眾的**山場茶,筆者要做的事:
第一是換包裝;第二是換廣告詞;第三是換包裝設計。
原因嘛,很簡單。
這原先的包裝和廣告詞,根本就不能體現賣點!
在那短短的三、五行廣告詞介紹上,濃墨重彩的介紹了工藝。
焙火的木炭,用的是什么;
焙茶的師傅,工齡多少;
焙茶的時長,花了**小時;
……
直到,看了兩遍,筆者還是沒看明白。
那泡頂級肉桂,要表達的核心賣點究竟是什么。
那泡茶,不是該重點介紹自家的山場,才能有亮點嗎?
就按朋友隨口說的那句,“比‘牛肉’還‘牛肉”,已經絕對夠吸睛。
放著先天的優勢山場環境不談,而在“寸字寸金”的包裝上,詳細介紹巖茶的普通工藝流程。
光是看著,就讓人覺得這泡茶背后的主人,對自家的山場不夠自信。
畢竟,憑著武夷山茶農們的精明,根本不會做出撿芝麻,丟西瓜的事!
除非,是自家沒有好的山場,才會在工藝上如此大做文章。
武夷巖茶里面,好的茶需要文火慢燉。
一來,通過“慢燉”的方式,才能讓茶更好的吃透火。
二來,品質越是好的巖茶,焙火過程越是精致,不會一下子就把火焙高。
這點,在行業內已經是共識。
文火慢燉,屬于好巖茶的標配。
正如同,現在使用的智能手機,打電話、發短信、拍照片等,已經是基本功能。
于是,在新的產品介紹里,不會再著重體現基本功能。
而是展現最新、最有份量、最有看點的賣點。
比如說5g,又比如說曲面屏……
這樣,才符合正常市場規律。
茶,雖然作為傳統行業。
但在找賣點的過程上,并沒有什么不同。
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強的、風味效果突出的地方,才值得重點介紹。
而將好茶的基礎標準,拿來重點宣傳。
這完全就是打偏靶!
聊到這,筆者倒是對那泡巖茶的滋味,很是好奇。
到底,那泡據說山場極其頂尖的巖茶,喝起來是什么感覺?
將泡袋剪開,倒入蓋碗,泡了試喝后。
筆者心里只有一個想法:
名不副實!
這茶,哪里能比得過真正的“牛肉”?
第一沖,注入沸水快出湯后。
揭開蓋,火味特別大,肉桂本身的桂皮香,表現不明顯。
第二沖,茶湯泡出來的醬紅色的,火功極高。
嘗入一口,太過煞口。
苦澀滋味重,花香、果香、桂皮香都不清晰。
并且湯感喝起來也不夠醇和綿。
第三沖,缺點暴露更是明顯。
乍眼一看,這茶的火功不低。
但真正喝起來,卻沒有太多的內容。
茶湯喝起來沒有力量感,也沒有勁道感。
嘗入一口,就知道這不是“真牛肉”,而是西貝貨。
說到底,不過是扯虎皮,做大旗罷了。
按現在的流行用語,這是在“蹭熱點”。
難怪,那泡袋肉桂上,需要著重介紹自家的工藝。
文火慢燉,“燉”了多少小時……
原來,這不過是虛張聲勢。
什么是好巖茶的“文火慢燉”?
這要細說起來,得從巖茶的焙火說起。
所有的茶葉里,武夷巖茶的制茶工序,最為繁瑣。
其中,單單是焙火過程,就有不少的知識點。
通常,正巖頂級山場原料的茶,焙火過程都十分的精致。
講究用“文火慢燉”,不能操之過急。
因為通過焙火,才可以讓巖茶的芳香物質更好的沉入湯水里。
與此同時,改變茶湯的風味。
往往在巖茶焙火的過程中,隨著火功的加深,香氣會逐漸由花香,向果香過渡。
香得更沉穩,并且擁有更多的香氣落水。
與此同時,在焙火的過程中,巖茶內部可溶于水的茶色素物質,能夠更多生成。
表現出來,就是巖茶的湯色更重。
由于在焙火時,巖茶內質不斷的被燉出,所以在茶湯的滋味上,感覺要更加的醇厚。
啜入一口茶湯,能夠感受到茶湯更加的飽滿、有內容。
針對原料內質豐富的巖茶來說,為了更好的利用這些內質物,文火慢燉很是關鍵!
原料足夠好的正巖茶,根本少不了文火慢燉!
聊完文火慢燉的正面例子,筆者再來聊聊它們的反面。
原料好的巖茶,通過文火慢燉,能更好的綻放光彩。
那,對原料底子不太好的茶,通過焙火,可以“一火遮白丑”嗎?
答案是不可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本身沒有足夠內質的茶,再怎么反復去燉,那也是徒勞。
市面上,有不少品質很普通的巖茶。
由于本身香氣、滋味平平,所以本身并沒有亮點,銷路有限。
于是乎,這部分品質較差的巖茶,容易被人拿去焙成高火。
通過高火加工,掩蓋本身原料不足、工藝平平、品種特征不顯的先天缺陷。
給讓傳遞出,吃火足夠,茶湯醇厚的錯覺。
其實,這只是幌子。
這類重火茶的湯,并非是醇,而是碳火味濃重,把巖茶本身的香氣滋味掩蓋住了。
就好比是,一把被大火烤焦的青菜葉子。
泡茶的時候,條索僵硬,根本不好泡開。
喝起來,滋味異常的夠嗆、夠烈、夠濃重。
但,這并不是好茶的表現。
因為,真正的正巖茶,根本不會這樣拿去冒險。
而是用文火慢燉的方式,靜心的為巖茶內部的風味物質,保駕護航!
將朋友拿來的茶,試喝過后。
才發現,原來這老小子,根本就是被人忽悠了。
說到底,還是怪他的茶,喝得不夠多。
平時,沒怎么喝這些,濃重、煞口、刺激的茶。
臨了,被人用了泡焙到虛高的茶,就能直接喝暈。
其實,這些一味追求高火,將火焙得太高的茶,根本不會是好茶。
真正的好巖茶,在焙火過程中,是需要精心呵護的。
要文火慢燉,才能造成一泡好茶!
原料好的巖茶,通過文火慢燉,能更好的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