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捻 鐵觀音,揉捻有什么作用?鐵觀音制作工藝
發布時間:2024-09-29 點擊:60
我們平時見到的茶,有條索形的、半球形的、球形的,制成這些造型最重要的工藝,便是揉捻了。揉捻是烏龍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過揉捻形成其緊結彎曲的外形,并對內質改善也有所影響。揉與焙是烏龍茶初制的塑型階段。整個階段分為三揉三焙六個工序,揉與焙是反復相間進行的,各個工序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其程序為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干燥。那么,揉捻有什么作用呢?
一、揉捻的作用是什么?
揉捻葉在揉捻中主要是形的改變。在揉捻過程中,揉捻葉在揉桶內受到平壓和曲壓兩種力的作用,使茶團滾動,葉團內部葉子受到擠壓力,發生皺褶,由于主脈硬度較大,葉片皺褶紋路基本上與主脈平行,并向主脈靠攏,卷曲成條,揉捻葉在輪流通過揉捻量最大壓力區時,部份葉細胞扭曲破裂,擠出茶汁,附在表面上,增加了葉子的粘結性,其中水溶性物質組成茶湯濃度。
揉捻茶葉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揉捻成形,為茶葉外形打基礎;使茶葉細胞破損,茶汁溢出;為茶葉發酵做準備等三個作用。
1、揉捻成形,為茶葉外形打基礎
揉捻最顯而易見的作用就是給茶葉“做造型”。本來松散自然的形態,經過特殊的手法揉搓,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形態。
最常見的條索形茶比如:滇紅,球形茶比如:鐵觀音等,這些形狀都得益于揉捻這個工藝。當然,有的茶也運用了其他方法輔助造型。
2、使茶葉細胞破損,茶汁溢出
經過揉捻,茶葉的細胞適度破損,細胞中的汁液會溢出茶葉表面。只有這樣,在泡茶的時候茶葉中的物質才能浸出,簡單說就是能泡出味。
3、為茶葉發酵做準備
這個作用主要是制作紅茶的時候體現的。經過揉捻之后的茶葉,細胞破損,茶汁溢出,于是茶中的有效物質和參與發酵的酶充分接觸,為接下去的發酵工序做好了準備。
二、揉捻的的方法:
揉捻是烏龍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過揉捻形成其緊結彎曲的外形,并對內質改善也有所影響。揉捻:殺青過后,要將茶葉像揉面一樣的揉捻 ,揉捻包括:手揉捻、機揉捻、布揉捻;揉捻的次數越多,茶性就會變的越低沉。
1、手揉捻、機揉捻、布揉捻;
手工揉捻是比較傳統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茶葉放到竹篩上揉搓,手法就像打太極。不過現代制作工藝中已經很少見,這是小時候看到老一輩人有用過的古老方法。
現代茶葉的制作,主要使用機械揉捻,揉捻機的種類也有不少,原理大同小異。這是現代工業技術的進步,省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冷揉捻
茶葉揉捻這個工序,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揉捻時候的溫度、壓力、時間等,都需要有經驗的制茶人精準把握,對于鐵觀音茶葉來說,較早前是采用熱揉捻,也就是茶青剛剛出滾筒馬上就揉;但是現代工藝,由于市場需求發生改變,鐵觀音要求的是“清湯綠水”,因此則采用冷揉,讓茶青冷卻后再揉,這樣有利于去紅邊,茶湯則更為清澈。
3、熱揉捻
對于一些茶青紅邊不是很多,則可以采用熱揉。熱揉捻分以下三部分:
(1)輕揉捻,輕揉捻制成的茶成條形狀;
(2)中揉捻,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狀;
(3)重揉捻,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狀
“熱揉,適當重壓,快速,短時”。目前,普遍使用閩茶30型、35型揉捻機進行揉捻。投葉量每桶7~8公斤,轉速50~60轉/分鐘,歷時3~4分鐘。炒青葉要趁熱裝入揉桶內(葉溫60度左右),適當加壓揉1.5分鐘左右后,停機在桶內解塊一次;再加重壓揉1.5~2分鐘左右,下機解塊后進行初烘。如不能及時初烘,必須攤開散熱,防止悶黃劣變。
揉得不足的茶,條索松散,茶葉細胞破損不夠,比較難泡出味;揉得過度的茶,茶條過緊很難泡開,而且往往茶葉碎末多,容易出現苦澀的現象。
三、揉捻機械工作原理
1、揉茶機功能及原理概述:
其原理是用曲柄連桿機構帶動揉桶在揉盤上作平面圓周運動,揉桶蓋、揉盤及棱骨產生的綜合作用使葉片細胞受到破壞,從而完成揉捻過程。這種揉捻方式應用歷史悠久,結合適當工藝,能夠完成各種條形茶的揉捻作業。
2、揉捻機工藝流程:
(1),殺青過后的茶葉定量裝入揉桶內
(2),揉桶在揉盤內作水平回轉
(3),桶內茶葉受到揉捅蓋的壓力、揉盤的反作用力、棱骨的揉搓力以及揉桶的側壓力等,使茶葉揉捻成條,并使部分葉細胞破碎,茶汁外溢,達到揉捻目的。
(4),當揉捻完畢后,,打開出桶蓋將茶葉取出,即可流入下一道工序。
3、揉捻的具體操作步驟
(1)、揭開桶蓋,將烘炒柔軟萎縮的鮮葉放入桶內,放下蓋子,將銷子插在桿上的直桿的小孔內,根據茶葉和在揉制過程中適當調壓,但不易過緊下壓。
(2)、操作揉茶機時,先關掉揉茶機漏電保護開關,插上電源,打開開關,揉茶機按順時針方向轉動,60轉/分鐘。
(3)、先揉5-8分鐘后停機觀看一下茶葉成條情況,如認為不太理想,應將茶葉拿出晾曬,待抓得攏又撒得開時、即可再次揉制,達到滿意的成條率時即可,先較好,則不需再揉。
歷史上的今天
六月15
2019¥158元/500克 安溪鐵觀音新茶1725消正蘭花香醇香簡裝茶葉2019便宜的鐵觀音能喝嗎?答案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