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茶的茶區產地及自然環境
發布時間:2024-09-29 點擊:56
福建白茶主要茶區產地為閩北的政和、和閩東的福鼎等縣。福鼎原為主要白茶產區,解放后主要生產制造紅茶、綠茶,近年來,因福建白茶的保健功效及藥用價值逐步被認可,根據市場的需要恢復一部分白茶生產。以上兩縣,不但是福建白茶產區;也是福建茶葉主要產區,這和其自然環境適宜于茶樹生長分不開的。
1、福建白茶茶區產地氣候
福建白茶產地的氣溫年平均常在18—19℃之間,一般最高在七、八月,達41℃,最低在一月,曾降至零下8℃。在十一月下旬常出現霜凍,為期3個月左右,茶樹一年有9個月的生長時間。年雨量平均達1600—2300毫米,年分布以茶季期間最多。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8%—82%之間。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為原料茶的福鼎白茶種植區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8.5℃,年降水量1669.5mm,年相對濕度80%,山區平均無霜期228天。
2、福建白茶茶區土壤
政和大部分為山區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多在400—1000米。最高峰達1300余米。東北部茶區為紅壤類土壤,中等坡度的丘陵地多屬紅壤、幼紅壤。丘陵或山坡下端多為灰化紅壤。土層深厚達100—150厘米,質地多為壤粘土、粘壤土及砂壤土。空隙度50%以上。酸堿度5—6。有機質含量中等。肥沃度表面底層較一致,茶根深入底層。西北部山嶺地區多屬黃壤類土壤,土層深厚在100厘米左右,質地大多與紅壤相似而比較疏松,空隙度表層在53%以上,底層50%以下。酸堿度5.5—6.4。肥沃度表層較肥。由于土壤發育及人為耕作影響,形成有黃壤、灰化黃壤等,其中灰化黃壤土層深達150厘米,有機質豐富。
福鼎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除濱海一帶有少數的低山、平地外,大多海拔在500—800米,乃至1000米以上。太姥山即分布于境內東北部。茶區土壤有:①紅壤:分布在前岐及王家洋附近的多是玄武巖風化面 ,少部分分布在翠郊、黃崗的多為花崗巖風化而成。翠郊的紅壤,據福建省農業廳、農學院、茶科所的調查分析,其剖面性狀:0—15厘米的質地為粘壤土,16—75厘米為壤粘土。有機質含量在1.41%—2.28%,全氮在0.057%—0.077%。速效笥氮 1.0—2.5p.p.m.,磷0.5p.p.m.,鉀10—15p.p.m.,鈣50p.p.m.。酸堿度5.3—6.3,空隙度53%—54%。分布在白琳一帶的為幼紅壤,地面傾斜較大,且經耕植,侵蝕作用強烈。其剖面性狀:0—30厘米為金黃棕色粘土,亦顯紅色,呈團粒構造,組織松散,酸堿度4.5。30—100厘米紅色較重,組織亦屬致密。②黃壤:分布于太姥山周圍之坡間者,多為花崗巖、紫色砂巖風化而成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傾斜較不,且有稠密之植被,故侵蝕作用不甚強烈。剖面厚度較大,土質為粘壤土,組織松散,孔隙量大,酸堿度4—4.5。大部分分布于翠郊、黃崗,一般為花崗巖、花崗斑巖和輝綠巖風化而成的。據黃崗大灣頭的黃壤分析,土層厚度達150厘米,質地為壤粘土,有機質含量1.58%—2.33%。全氮0.08%—0.093%,速效性氮1.0—2.5p.p.m.,磷0.5—1.0p.p.m.,鉀10—15p.p.m.,鈣50p.p.m.。酸堿度5.0—5.5,空隙度54.79%—61.65%。③柴色土:分布在黃崗和翠郊兩鄉,其母質為紫色砂頁巖。土層達120厘米,質地為粘壤土,有機質0.98%—2.08%。酸堿度4.7—5.0,空隙度51.96%—56.2%。④沖積土:分布不廣,低山茶園屬之,土層達100多厘米,質地表層多為砂壤土,底層多為粘壤土,有機質0.99%—1.68%,酸堿度 5.9—6.0,空隙度4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