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有畫,畫中有茶
發布時間:2024-09-26 點擊:58
再也沒有一個朝代能像宋朝那樣優雅。
在茶上更是如此。
點茶,是茶史上最美的風景,美在茶味的甘淡,美在宋人點茶、斗茶,美在宋人在茶上“作畫”。
|宋|人|的|美|學|
“點茶”,在唐末就已經出現,但那時點茶法并非主流,唐人自陸羽之后,改“粥茶法”為“煎茶法”。
在陸羽之前的“粥茶法”是這樣的:
直接在鍋(釜)里煮,鍋里燒開后投入茶葉,邊煮邊加入鹽、蔥、姜、橘皮等調料,再舀出,分發到各個碗里。
唐人陸羽前的“粥茶法”,因為加入了各種調料,就像“菜湯”一樣。
這種喝法,陸羽就已經看不慣了,所以在他的《茶經》中把這種飲茶法稱之為“溝中棄水”
宋劉松年《攆茶圖》中的部分點茶工具:茶磨、茶爐、茶瓶、茶盞、盞托。
宋人先將茶葉磨成粉末,再將黑盞預熱,將茶粉投入黑盞之中,注水壺(湯瓶)注水其中,水流極細,如蜻蜓輕點暮荷,故稱點茶。
磨茶粉
以開水燙盞,保持茶盞溫度,這樣才不會熱水注入溫度降低,建窯的黑盞“質厚難冷”最合適。
“茶色白,宜黑盞,紋如兔毫”的建窯兔毫盞備受推崇
而最為推崇的當屬“曜變天目盞”,堪稱碗中宇宙,色彩斑斕。
點茶十分考驗點茶技巧
點茶非常講究粉與水的比例,也是一碗好茶的關鍵,水分幾次注入。
用筷子或湯匙擊打茶湯,后來便是專業創造了一種器具——茶筅用來調和茶湯,使其泛起泡沫,凝而不散,顏色以奶白為上,浮起滿碗雪花,美如疏星在空。
在曜變天目盞的星空宇宙中,泛起層層雪浪。
宋人認為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最美全在甘甜,這在一開始就體現在茶餅的制作上。
宋徽宗《文會圖》,表現和大臣分茶場面。
宋人江休復《嘉佑雜志》中記載了一則蔡襄與蘇舜元斗茶的故事:
蘇才翁和蔡襄一起斗茶,蔡襄茶葉更好,用的是惠山的泉水斗茶。蘇才翁茶葉略差一點,但是卻用了翠竹浸瀝過的水,點茶之時竹香盎然,于是勝出。可見斗茶時用水的重要。
|史|上|最|美|的|茶|湯|
茶百戲是茶中有畫,畫中有茶。
雖然茶湯里的畫,須臾便散。
但宋人把山水刻在畫里,也在茶里,更在心里。
可惜,明代以后,點茶日漸式微直至消失,茶百戲更就消失在滾滾歷史長河,但七百年前那碗最美的茶湯,永遠令人動容。
茶百戲,是宋人的茶藝術。他們以茶為墨,在茶湯里畫畫,又稱“分茶、水丹青”。
茶百戲,略類似西方用咖啡和牛奶形成的“拉花”
通過湯瓶注水的控制,在盞面上幻化出各種畫面,宋人稱之為“茶紋水脈”。
運用茶匙擊拂,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形成各種物象,如飛禽走獸、花草魚蟲之屬,甚至可以幻化出詩句來,堪稱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