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研究生揭開茶葉克癌之謎
發布時間:2024-09-24 點擊:76
中南大學茶與健康研究室碩士研究生任莉莉運用基因芯片技術研究證實,茶中多酚類化合物egcg通過影響蛋白質降解、dna的復制與修復、細胞周期和信號傳導通路等過程,誘導白血病細胞自然凋亡,從而一舉揭開了茶可誘導癌細胞“自殺”之謎。
5月30日,經衛生部授權的醫學信息檢索機構查閱國內外數據庫后證實,這是國內外首次運用基因芯片技術進行茶中多酚類化合物egcg抗白血病細胞的基因表達譜研究。
早在1994年,茶與健康研究室就開始了茶的抗癌作用的研究。1997年,該研究室在國內外首次發現茶中多酚類化合物可誘導癌細胞“自殺”。任莉莉在導師曹進教授等多學科專家的指導下,從2000年開始進行茶中多酚類化合物egcg抗癌機理的研究。在摸索出egcg的濃度以及作用的時間之后,將egcg溶液注入培養好的白血病細胞,再將其點入兩張8464點的大芯片。兩張芯片的實驗得出了相同的結果,egcg通過影響蛋白質降解、dna的復制與修復、細胞周期和信號傳導通路等過程,給癌細胞發出一個衰老的信號。6個小時后,癌細胞開始大量死亡。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任莉莉又采用聚合酶鏈反應對基因分析結果進行驗證實驗,證實了基因分析的結果。
這一項目歷經3年研究,在今年4月全部完成。有關專家認為,該項研究揭示了egcg抗白血病的分子機理,為探討egcg抗癌作用的分子靶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該項研究在抗癌藥物的開發以及茶產業的發展上也具有廣闊的前景。現在全世界每年新增、復發的白血病人達100萬人,年需egcg5000公斤,用于皮膚癌治療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年需2000至3000公斤,而目前全世界年總產量僅為50至100公斤。我省是產茶大省,一卡車(按5噸計算)低檔綠茶市場上只能賣1萬余元,但可以提取1000克左右egcg,國內最低報價達到60多萬元。若制成高檔試劑,則高達6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