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北方倉儲——北方存放普洱茶切記三大要素
發布時間:2024-09-24 點擊:67
關于普洱茶的倉儲,坊間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北方不適合倉儲普洱茶,說是北方地區平均溫濕度低,陳化速度過慢。甚至在一些南方茶商或港商的概念之中,云南生產出的生茶,只是半成品,只有經過濕倉的處理后才是成品(關于濕倉的話題,將有后續論述)。這種概念實際上是片面的——茶品陳化的快慢與優劣,并不能以單一個體的口感作標準。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只要是茶種正確,制程正常的普洱茶品,其后續的轉變必須以品飲群體的生活習慣與文化背景作為標準。舉例來說,北京人對于普洱茶的品飲取向,必然以其自身的體質與習慣為準,而不能以粵港人士的取向為憑依。
從另一角度來說,現代人能夠品飲到的號級茶、印級茶、早期七子餅以往多倉儲于南方,隨著普洱茶的推廣方才逐漸進入北方市場,北方人在無從選擇(對于同年份普洱茶品而言)下只有品飲這些茶品,并非是說這樣的倉儲(相對高溫高濕的南方倉儲)就是最優選擇或倉儲標準。若是這些茶品一直存放于北方呢?會不會有另外一種轉化結果?因此在沒有完全對應的茶品進行比對時,不能武斷的說“北方不適合倉儲普洱茶”。
倉儲的干濕很多時候都是一個相對概念,取決于倉儲地區的自然環境與消費者品飲習慣。對于華南茶友而言,華東倉儲就顯得“過干”;對于華東茶友而言,華北倉儲又顯得“過干”;而西北倉儲的茶品在華北茶友面前,又是十足十的“干倉”了。若是以對于倉儲的調控而言,實際上在相對低溫、干燥的北方更容易建立優質的倉儲。蓋因增濕、增溫相對而言較除濕、降溫容易且成本低,風險相對更低。
附錄:北方存放普洱茶切記三大要素
一、恒定的溫度:普洱茶放置的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溫度應以當地環境為主,不用刻意地人為創造溫度,正常的室內溫度就好了,最好是長年保持在攝氏20—30度之間,太高的溫度會使茶葉加速發酵變酸。相對來說,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變化會比冬天變化快,無論什么時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陽照射,在陰涼處為好。
二、流通的空氣: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葉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葉變化,但不能將普洱茶掛置在陽臺上,這樣放置的茶,茶氣都給吹走、茶味都給吹散了,飲用起來感覺淡然無味。所以要有適度流通的空氣,但不能放于風口。另外,要注意周圍環境不要有異味,否則茶葉是會變味的。因此,不可以擺放于廚房中或其他有生活異味或工業異味的環境里。
三、適度的濕度:現在好的普洱茶都講究要‘干倉’存放,‘干倉’就是指在干爽的環境中存放,忌濕,太干燥的環境會令普洱茶的陳化變得緩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濕氣。在較為干燥的環境里,可以在存放茶葉的旁邊擺放一小杯水,令空氣中濕度稍微增大。但是太過潮濕的環境會導致普洱茶的快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是“霉變”,令茶葉不可飲用。濕度應人為相應控制,年平均濕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帶溫暖的海洋性氣侯,濕度在梅雨季節會高于75%,所以更應注意及時開窗通風,散發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