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聯姻”文化將茶“賣”向世界
發布時間:2024-09-24 點擊:56
作為我國古老的八大茶區之一,信陽擁有近3000年的種茶歷史。早在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就記載“淮南茶,光州上”,一生愛茶如命的宋代詩人蘇軾,更是發出了“淮南茶,信陽第一”的感嘆。
在清代,信陽毛尖茶已為全國名茶之一。從最早神農氏以它解毒,到唐武則天在車云山上為它立塔;從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的金獎、中國(鄭州)國際茶業博覽會的“茶王”,到日本世界綠茶大會上榮膺最高金獎,信陽毛尖收獲的榮耀,不勝枚舉。
據權威機構評估,2013年,信陽毛尖的品牌價值達49.1億元。目前,全市茶園面積已發展到210萬畝,開采面積110萬畝。去年全市茶葉產量達5.7萬噸,總產值85億元。
2010年,一直以生產綠茶為主的信陽又大膽創新,試制出紅茶——信陽紅。從此,信陽茶產業翻開新的一頁。
在信陽采訪,記者進茶園、看茶莊、品茶水,發現無論是采茶現場,還是生產工藝,無論是茶藝表演,還是產品包裝,都有濃濃的文化味。他們賣的好像不是茶葉,而是茶文化。
信陽茶葉生產龍頭企業的五云茶葉集團有限公司耗資近百萬聘請上海知名品牌傳播機構,對其旗下的“龍潭牌”信陽毛尖進行了品牌升級,結合中原文化提出“國茶·豫禮”的品牌形象定位,并將產品分為“貢、圣、賢、君、仕”5個等級,統一質量、統一包裝、統一價位。去年7月,五云集團還投巨資成功收購“陸羽”商標,作為保護性注冊商標,其在中國內地注冊類別達16個,在歐盟29國、澳大利亞、土耳其注冊類別達5個。
“打算將它打造成通用品牌,將來讓多元化的產品帶著品牌出口。”該集團總經理黃一行說,這是五云茶葉國際化戰略走出的第一步。
有“茶鄉致富的帶頭人”“名茶復興者”之稱的中原茶人劉文新,于1999年創建了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文新公司在省內外開辦了108個“文新”茶葉直營店和310個加盟店,并推出“和”系列產品,大打“傳統文化牌”。
從“茶文化節”到“國際茶業博覽會”,信陽人一辦就是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