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常用的清熱解毒中藥茶
發布時間:2024-09-23 點擊:69
清熱解毒中藥一般具有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的功效。此類中藥臨床上一般與活血化瘀藥或扶正補虛藥配伍,以增強療效。本文介紹了六種常用的清熱解毒中藥,有苦參、蒲公英、桔梗、金銀花、冬凌草和蛇莓。具體介紹了這些中藥的功效、應用及具體用法等。
中醫提醒:清熱解毒中藥性多寒涼,且味苦,對脾虛體弱者不宜久用。
一、苦參(豆科槐屬植物苦參的根)別名:野槐(北京、河南、福建、湖南、陜西、甘肅),山槐、地槐(東北、內蒙古、湖南),地參(江蘇、江西),水槐(江西、山東),苦骨(江西、福建),川參(江蘇、江西、貴州),好漢枝,地骨。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清熱解毒利尿,燥濕殺蟲。
臨床應用:適用于多種腫瘤,如結腸癌、直腸癌、肝癌、子宮頸癌、肺癌、滋養細胞癌等。
常與黃連、紫草、敗醬根、白花蛇舌草等配伍治療濕熱較甚、熱毒壅滯的結腸、直腸癌。
常與茵陳、山梔、大黃等配伍治療肝癌濕熱毒盛型。
常與半枝蓮、墓頭回、土茯苓、鴉膽子等配伍治療濕聚毒盛的子宮頸癌。
此外,還適用于血瘌、便血、痔瘡出血、黃疸、浮腫、小便不利、疥癩、濕瘡瘙癢、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每日3~10g,水煎服。
注意事項:內服外用均可,內服劑量不宜過大,以防損傷胃氣。
二、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屬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別名:黃花地丁、地丁(《本草綱目》)、蒲公丁(《本草綱目》、《陜西中草藥》)、茅蘿卜(《四川中藥志》),奶奶草(《寶雞中草藥》),黃花苗、勃勃丁(《河南中草藥》),古古丁(《江蘇植物藥志》),乳汁草(湖南、福建、江西),婆婆丁(東北、河北、山東),克什芒(青海藏語)。
性味功效:味苦、甘,性寒。清熱解毒,利尿散結。
臨床應用:本品適用于多種腫瘤,如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常與夏枯草、八月札、浙貝母、木芙蓉、瓜蔞皮等配伍治療熱盛血滯的乳房腫瘤。
常與銀柴胡、半枝蓮、山梔、炙鱉甲等配伍治療瘀毒內阻、熱毒壅滯的肝癌。
常與石韋、山海螺、黃芩、七葉一枝花等配伍治療痰熱戀肺、邪熱熾盛的肺癌。
本品還適用于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瘡腫毒、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乳少等。
用法用量:干品每日10~25g,鮮品50~100g。外用適量,用鮮品洗凈搗爛敷患處。也可制成糖漿和片劑。
三、桔梗(桔梗科桔梗屬植物桔梗的根)別名:道拉基(延邊)、苦菜根(河北)、鈴當花(山東)、大藥(江蘇)、包袱花《《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