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支書”劉恒能
發布時間:2024-09-22 點擊:53
每逢春夏,洪雅、丹棱等周邊地區1000余勞動力紛紛到修文村采茶務工,各路商販也爭相前來搶購茶葉。村民認為,將偏遠的修文村變成遠近聞名的生態茶葉特色村、勞動力輸入村,多虧了“茶支書”劉恒能。
修文村地處離縣城近40公里的偏遠山區,一條長長的修文坡,成為阻隔村民致富的“高墻”:農產品很難賣出去,生產資料運進來成本高。
1992年11月,劉恒能當選村支書,當即立下“軍令狀”:打通修文的進出路和產業路。當年,村道建設拉開帷幕,他身先士卒,帶領村民建成了全縣山區第一條通村公路。
2002年,他瞞著妻子把1萬多元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把房產證抵押,墊付村道硬化工程款……如今,村里建成了全縣第一個通鄉、進村、連社、入戶的水泥路網。
上世紀90年代起,劉恒能自費到龍泉驛、郫縣等地參觀學習,認真把每一個致富點子記下來。隨后,他回家做試驗。搞玉米制種,失敗了;栽種水稻,產量不理想;發展水果,品質不佳……有一年干旱,村里玉米、水稻、蔬菜等作物幾乎絕收,唯有他搞的那片茶園長勢喜人。劉恒能見狀高興得直拍腦袋:對,發展茶葉!
劉恒能率先砍掉自家果樹,辟出茶園6畝,接著動員群眾發展茶葉。開村民大會,走訪動員,辦田間技校,協調貸款,引進茶苗……執著與汗水換來收獲,全村茶園面積迅速發展到4500余畝,戶均年產值近2萬元,茶葉加工大戶迅速發展到90余戶。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達4205元。
目前,修文村98%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90%的農戶蓋了新房,60%的農戶發展了庭園經濟。在劉恒能的帶領下,“農業部鄉村清潔示范工程”等新農村建設項目正在該村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