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怎么做出來的 只需四步帶你了解綠茶的炒制方法
發布時間:2024-09-19 點擊:58
綠茶作為我國茶葉品類中第一大類,從古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喜歡泡上一杯綠茶,看著杯子里的茶葉隨著沸水的浸泡,茶葉慢慢舒展開來,也是一份難得的享受。很多朋友都很好奇綠茶怎么做出來的?下面小編就為打擊詳細介紹下綠茶的炒制方法,讓大家全方面的了解綠茶的制作過程。
綠茶可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四大類,加工方法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工序都是圍繞在殺青、揉捻、干燥三個過程。相比起青茶、黃茶、紅茶、黑茶,綠茶的制作工藝要簡單得多,但往往越是簡單的東西,要做到更好往往也越難!
第一步:鮮葉的采摘
綠茶,每年清明節過后開始采摘,時間在40天左右結束,一般五月底之前采的茶統稱為“春茶”。在谷雨前采制的茶稱“雨前茶”。采茶時,太老的葉子不能要,太小的葉子也不能采,一般一芽一葉是比較頂級的茶,一芽兩葉是普遍采摘標準。
綠茶的采摘手法有8種:
1、指摘:用拇指和食指之于前端,拈新生之細芽,指端用時著力。
2、直摘:又稱搔摘,用左手執樹枝,右手食指靠近茶芽,拇指夾住茶芽,食指力強,拇指力弱,由食指向上著力,茶葉即折斷落入掌中,此法甚為普通。
3、折摘:或稱雙手摘,用拇指及食指第一節夾住嫩枝,向上或向下一折,嫩枝即在被折處斷落,此法可行雙手摘。
4、切摘:用指甲切取之,僅行子徒長芽之采摘。
5、橫摘:與直摘法相反,掌心向下,拇指朝內,靠近茶芽后,用食指壓住,著力于拇指,向下采摘之。
6、取摘:為粗放之采摘,采摘末期或修剪前行之,為使右手便于采摘,先將左手插入茶芽之間隙,由右手拇指及食指夾茶芽取之。
7、扶摘:為最粗劣之采摘法,一手拉住茶枝,一手由枝下用力向上拉之,或由枝上拉下,不管老枝嫩茶,盡入手掌中。
8、留芽摘:亦稱老嫩分摘法,俟茶芽伸展至三四葉時,采其第三,第四兩葉,余俟芽長后再采。
第二步:殺青
殺青,是綠茶工藝中最為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對綠茶的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殺青,是通過高溫,破壞茶葉中的酶類活性,制止了茶葉繼續氧化的可能,從外觀上看到的,是葉子沒有變紅。同時的,蒸發葉內水分,使葉子變軟,為揉捻做準備。
鐵鍋殺青,應掌握“抖悶結合,多抖少悶”的原則。
抖殺就是將葉子揚高,以有利于水分的散失,青草氣揮發,使清香透發,防止葉色黃變。
悶殺是加蓋不揚葉,使熱蒸氣有葉內作短時間的停留,迅速提高葉溫,徹底破壞酶的活性,促進有關物質的水解和轉化,使芽葉殺勻殺透,避免產生紅梗紅葉。在這個步驟中,隨著溫度升高,水分蒸發,茶葉中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高沸點芳香物質顯露,茶葉的香氣也會隨之提升。
鐵鍋殺青,一般要求鐵鍋溫度在260℃-320℃之間,溫度太高,容易炒焦,溫度太低,達不到破壞酶類活性的目的。鐵鍋殺青時間一般為5-10分鐘,投茶量大則需延長殺青時間。時間過長,則茶葉失水過多,不利于揉捻做形。
目前,除鍋式殺青外,推廣較多的是滾筒式殺青機。滾筒青機具有操作方便、勞動強度小、工效高、節省燃料、連續作業等優點,但由于在筒內滯留的時間過短,易生青澀味,同時由于在筒內水蒸氣散發不暢,極易在筒內和筒口粘結葉子而生成煙焦味。
第三步: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于沖泡。同時,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后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于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于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綠茶多為一次揉捻,嫩葉一般要揉20-25分鐘,老葉采用重壓長揉,解塊分篩,分次揉捻,但總時間一般不超過50分鐘。高檔茶成條率在85%以上,細胞破碎率在45%以上;低檔綠茶成條率在60%以上,細胞破碎率達65以上,即是揉捻完成的標志。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綠茶的揉捻作業已實現機械化。
第四步:干燥
干燥,是起到茶葉整形做形,固定茶葉品質,發展茶香的作用。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曬干三種形式。
綠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干,然后再進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會在炒干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以上就是綠茶制作工藝的全部過程了,希望大家在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以后對綠茶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