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來月欲圓 同飲一杯無
發布時間:2024-09-18 點擊:49
“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并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可想當時萬人空巷之景。
直至明清兩朝,賞月祭月活動仍是盛行不衰。更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大概由于中秋對于古人的意義非凡,詩人們也格外容易將這天的獨特感性抑或浪漫情懷寄與詩作中。這才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壯闊,有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寂寥,有了“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的憂愁,有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唏噓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心愿。
愿清茶一盞邀明月,舉杯慢飲話尋常?;蚴沁h游求學,或是在外打拼,或是生活所束,若能在中秋時節與親人相聚,也不論是否見得皎月凈空無纖塵,是否能夠功成名就榮歸來,閑話家常就已是十分滿足。
茶氣裊裊,朦朧相望間,輕易勾起萬千思緒,只怕情誼太滿,千言萬語載不住。為了思念祝福能有個寄托,茶葉旦準備了中秋特別活動,愿中秋禮茶能助您聊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