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好的熟茶有哪些特征?好熟普,工藝好就夠了嗎?
發布時間:2024-09-15 點擊:67
01 好的普洱熟茶,是一種市場的呼喚,說一個合作10年以上客戶的小故事
昨天貴陽的客戶過來提貨,分享了不少普洱熟茶的新知識和經驗。
這個客人年前定了一噸熟茶,300余公斤老茶頭,都是咱們最好的原料。
他是貴州某大學的教授,也在外面教愛好普洱茶的學生。
他在普洱茶這個行業耕耘了十幾年,從易武茶到勐海,甚至一些福建茶種,都很熟悉。
這位老師邊做教學,邊在一線實踐,對各種不同品質的茶都特別敏感。
那些有農殘、上過化肥的茶,他都能一口喝出來。
咱們大部分的客人,都是像他這樣的,從入門起步做茶。
02 熟普喜歡什么樣的微生物環境?
昨天去廠里,2月1號渥堆的熟茶,正好在翻堆。
聊起熟茶的微生物,于是現場請教了老師一些問題。
年前我曾經參加過一個熟茶論壇,聽農大校長盛軍教授說:普洱熟茶最神奇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有大量的微生物通過氧化聚合,繁殖生成新的物質。這些物質是人體的福音。
熟茶的保健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但是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需要適宜的溫濕度。
他們經過大量實踐:發現45-65°,是最適宜熟茶微生物生長的,低于45°,微生物長不大,高于65°,微生物不會生長。
但是咱們渥堆的熟茶,發酵堆溫最高溫度70°左右,不僅會長微生物,而且長得很好。
這個問題,我是一直很疑惑的,但身邊確實也沒人解釋清楚。
一方面,農大的校長,是基于很多實踐的大數據,得出的結論;另一方面,咱們親自發酵的熟茶,確實有六七十度的高溫,而且發酵出來的茶,品質不錯。
我該信誰的?
昨天再次聊起這個問題,掃清了這半年多來的疑惑,也解釋了這一路現場觀察到的一些問題。
原來45-65°的溫度,是微生物活躍的環境,尤其60°左右,是最適宜微生物生長的。
一旦過了65°,對那些缺少韌勁和彈性的臺地茶,容易擠壓在一起,形成燒心;
但是對韌勁好,彈性好的原料,茶與茶之間,是有一定的撐力的。這種支撐度,會形成一個緩沖和縫隙,不僅不會燒掉茶,還利于微生物大量生長。
所以,判斷一款茶品質好不好,從成品的角度來說,學會品鑒茶的本味與有污染之間的區別就很重要。而做茶人,則需要了解這些現象背后的原理,從當下的一個點,盡量推測出一款茶未來的轉化的效果,就很重要。
03 品質好的熟茶,僅有工藝是不夠的。
過去做熟茶,大家都是輕原料,重工藝。業內也普遍認可這種做法。
結果就是,縱觀整個普洱茶圈,幾十年的熟茶歷史上,要喝到一款有年份的好熟茶,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還好,這些年,一些有前瞻性、有實力的企業,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嘗試制作好熟茶,從原料上就狠下功夫,為熟茶的未來,謀取了一種新的可能。
而熟茶的高保健價值,大量高質量人群的加入,也呼喚著高品質熟茶的出現,這是一種趨勢。
我們算是走到前頭的人,咱們在熟茶上,重工藝只是其次,可以說我們更重視原料。
一開始,咱們就建立了熟茶原料的可追溯機制,確保所有熟茶原料來源是生態、健康,有明確來源的,也為此,投資了大量教學基地。
這些基地,一是作為關聯伙伴的學習基地,再就是徹底監管和建立熟茶原料的評判標準。
我們是很早就采用古樹料、全生態自然原料發酵熟茶的人,這兩年在熟茶的進步上,也可以說有目共睹。
如今看咱們的熟茶,新茶時期就基本做到了湯色清透、無燥無雜,味道純正自然。
當然,這些都只是喝茶人直觀可以看到的結果。
在咱們的酵池里,微生物的活躍度也是非常可喜的,典型的就是茶精靈的密集出現,如果不是健康純生態的原料,茶精靈是不可能存活的。
這個是熟茶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的極致之美,不再展開。
遇到一款好熟茶,是一種幸運,它會開啟健康之門。當然,這一切都需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