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宜興紫砂壺之美
發布時間:2024-09-14 點擊:58
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方非一式、圓不一相。可簡單歸納為這幾個方面的美:有造型美、材質美、工藝美、適用美,同時還有品位美。
紫砂壺成型均有手工操作,而當代的各種裝飾藝術工藝,都為增加紫砂壺情趣和意境,顯示出紫砂壺的工藝美。縱觀造型的美、神、氣、態,都給人以印象深刻的造型美。由于紫砂泥材質的獨特,給紫砂壺增添了更理想的適用美。當代紫砂壺的特征是:充分作用紫砂泥可塑性強的優勢,把豐富的藝術想象立體化。作為茶具紫砂壺,它厚薄有度,端握順手,注茗流暢,用來得心應手。作為壺藝,它集造型藝術、裝飾藝術于一身,圓器骨肉亭勻,珠圓玉潤;方器線而挺括,輪廓分明;筋紋器節奏有序,紋理精巧;塑器肖形狀物,理趣兼備,體現了高度的美學法則。特別是在裝飾上展現出多種書法的詩詞歌賦、花鳥山水及圖案人物等等,使文學、書法、繪畫、篆刻與壺藝融為一體,更增添了壺外傳神的韻味,使人飲茶之余,恍然產生陶情冶性的美感。
宜興紫砂壺在古今茶具中是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內涵的、它不僅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的特殊功能,更重要的還在于它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是一種耐人尋味、惹人寵愛的特種手工藝品。
紫砂壺之美,莫過于已故大師顧景舟提出的“形、神、氣、態”,他道出了紫砂壺美的真諦。如果抽象地講紫砂壺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四個要素。形,即形式美,是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韻,一件能令人意遠體驗出精神美和韻味;氣,即氣質,壺藝所蘊涵的和諧色澤本質的美;態,即作品的高、矮、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紫砂壺就是以其簡練大方之形、淳樸典雅之色、安詳恬靜之態,躋身于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林,深得還內外多方人士的鐘愛。
在我看來紫砂壺之美是以其別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古樸的色澤和優良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有“陶都奇葩”之稱。具體地說,可簡單歸納為這幾個方面的美:有造型美、材質美、工藝美、適用美,同時還有品位美。
造型美: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方非一式,圓不一相,可以說是一座造型藝術的寶庫,從她的型而言,有取材于自然,主要指動物和植物兩方面內容,動物有飛禽走獸、人體,植物有花、草、樹、木、蔬菜、瓜果。這些都是紫砂壺造型的題材,通過藝人的巧手,加工提煉,取自然之美。從點、線、面來欣賞紫砂的美,首先是觀其型,視其神態,然后整體與局部。如嘴、把、滴水、底、足、蓋等的配置關系,以及各方面的比例關系是否協調,立面是否軸對稱,截面是否均衡、平衡,外形輪廓線構成的緩、急是否流暢、合理;利用線條的走向,形成面的感受,虛與空的空間通轉,讓人感受視覺之美,壺體造型的自然伸縮,其中又分整體的伸縮和局部的伸縮兩種。自然的伸縮和造型的放大,縮小的概念又有不同,伸縮是指壺器皿造型的輪廓,整體的局面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方向壓縮和擴張而構成的造型,還有利用抽象形、線、自然變幻的啟示來構成的造型,如天上云的變幻、煙的縈繞、奇石、山川、水浪的波紋和花紋、線紋走向、紋亂線組合等等,這些都能給人以靈感,而得到造型的啟發;其次,造型有動人的神態,紫砂壺型取材確定后以工藝藝術的手法現其神態,其中一個是采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一個是以變化的方法來處理。寫實力求形象逼真,變化經藝術手法來理解,表現在像與不像之間,給人有濃郁的回味,或給人以安定的感覺,或給人有動感的感受。另外,造型也有它的氣度,造型作品的氣度是作品的個性、風格和氣質的體現,視壺如見人,也就是這個說法。有的壺造型清秀飄逸,有的壺古樸敦厚,有的壺輕快明朗,有的壺粗獷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