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毛柳飲茶品茗敘談
發布時間:2024-09-06 點擊:63
中國廣州站訊:1926年5月,,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代,毛澤東在廣州主持第六期農民運動講習所,主編《政治周報》。是月中旬,他作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委兼宣傳部代理部長,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會上,與來自江蘇的時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的柳亞子初次見面相識,彼此有好感,遂相約到茶樓品茗敘談。
毛柳飲茶的地點,據傳是在妙奇香,一家老字號茶樓。
妙奇香創辦于清光緒五年(1879),位于舊城隍廟斜對面(今中山四路),鄰近的文德路和文明路,賣古籍、古玩的店鋪頗多,附近的平山堂(現在的舊省博物館內)又有廣東大學(前身為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后改為中山大學),出入這一帶的文化人如書畫家、騷人墨客、教授及古玩商多有光顧妙奇香者。毛澤東的辦公室兼臥室在農講所(舊番禺學宮、今中山四路42號),為查找資料或買書,常到文德路書坊鋪去,事畢,會順便上妙奇香飲茶開飯。而柳亞子到廣州后住在“客塵學旅”,該處離永漢北路財廳前的大東書局不遠(柳與大東書局的人相熟,常出入該書局),離文德路也很近,故而,二人相約在妙奇香。
話說當日毛柳于妙奇香二樓,縱論國事,評論政局,也談詩詞。年近不惑的柳亞子,,身穿長衫,戴著眼鏡,一副文人學士模樣。他是江蘇吳江(今蘇州市)人,早年加入同盟會,后被選為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執委會常委兼宣傳部長,他又是著名文學團體“南社”的發起人,詩名早播。33歲的毛澤東,身穿藍布長衫,腳穿圓頭布鞋,俊朗儒雅,氣宇不凡,云南雙江縣鞏固并提升茶葉產業。二人都正當盛年,在革命浪潮面前,躊躇滿志,茶葉知識。二人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契,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雖然毛澤東操很重的湖南口音,而柳亞子不時夾雜著一些“吳儂軟語”,但并不妨礙他倆的交談。
廣州初會后,經歷了許多事,柳亞子對毛澤東越發敬佩。他常在詩中憶念那次廣州茶敘。
1941年11月,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的柳亞子在香港賦七律一首《寄毛潤之延安……》,中有“云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品茶”之句。
1944年11月21日,毛澤東在延安致函柳亞子,提及這兩句詩,并表示“很想有見面機會”。不到一年,毛澤東趁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的機會,在曾家巖會見柳亞子。老友重逢,柳亞子喜不自勝,賦七律一首,首句即為“闊別羊城十九秋”。
1945年10月4日,毛澤東致信柳亞子,信中說:“先生詩慨當以慷,,卑視陸游、陳亮,讀之使人感發興起。”柳又向毛索取《七律·長征》詩。10月7日毛復柳,附手書《沁園春·雪》以贈。信中說,“初到陜北看到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于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柳步其原韻賦《沁園春》一首,毛澤東的詠雪詞由此而流傳并首次刊布,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
1949年3月,柳亞子應毛澤東邀請赴頤和園飯局,毛柳第三次會面,宴罷歸來柳賦詩二首,其中一首有“珠江粵海驚初見”之句。
此后,“公與毛主席,唱酬常滿紙”(田漢詩)
1949年3月28日,柳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開天辟地君真健”),毛于4月29日作《七律·和柳亞子先生》,首句即“粵海飲茶未能忘”。
1950年在懷仁堂歌舞晚會上,柳即席賦《浣溪沙》詞(“火樹銀花不夜天”),毛步其韻和之(“長夜難明赤縣天”),。
過兩天,柳亞子觀劇后又賦《浣溪沙》一首呈毛主席,毛于11月步其韻相和。
……
毛柳詩交已載入詩史,成為詩壇的千秋佳話,信陽毛尖茶。而其機緣與肇始,則是發生在不平凡歲月中那次廣州飲茶。“飲茶粵海未能忘”,以富于地方特色更富于人情味的世俗生活細節入詩,而聚焦于“未能忘”,凝結著兩位杰出詩人真摯深厚綿長的友誼,遂使這句看似尋常敘舊的詩別具魅力而四方傳揚,尤其是廣州人,更感到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