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茶商拒絕33家風投
發布時間:2024-09-03 點擊:62
信陽毛尖網安徽站訊:安徽是個不南不北的省份,皖北呈現地道的北方景象,皖南則屬江南,孕育曾獨占中國總資產4/7的徽商。
杭州藝福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軍,家在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地處皖南,這個29歲男人延續著清代徽商的基因,書寫了從150元變成7000萬元的傳奇;他天庭飽滿、周正闊臉、身形魁梧且行走如風。他豪邁地把公司會議室命名為“作戰指揮室”,他也會細心地在員工搬運貨物時搭把手。
峨橋不產茶,但因四方茶葉在此集散,得名“江南第一茶市”。爺爺販茶,父親販茶,李家在此做茶葉生意已有35年。
李曉軍說,自己的創業軌跡幾乎不可復制,“若沒有鋼筋混凝土般的意志,誰能忍受這般苦?”這位立志做一輩子茶葉生意的男子,把茶葉和附加在茶葉上的文化融入了事業、生活和血脈,。
聞著茶香長大。中學時,李曉軍就在思量一個個有關茶葉行業的問題:為什么人們喝不上價廉物美的茶?為什么家里10年前一天賣500斤茶葉,10年后還是這么多?年輕人越來越愛果汁、咖啡、可樂,茶市和茶文化會不會一天天枯萎?
中國茶行業病了么?
眾所周知,全球喝茶歷史最悠久、飲茶人數最多的是中國,然而,世界第一茶葉企業卻在英國的蘇格蘭,。這家名為立頓的公司,年產值200多億元,曾有媒體這樣評價,說中國7萬家茶企不敵一家立頓,一年茶葉總產值不過約300億元。
一邊是中國茶廠的銷量和銷售額上不去,一邊是百姓抱怨茶葉越來越貴,一盒禮品茶更是動輒賣成千上萬。中國茶行業病了么?
專賣店、超市的散裝茶價格稍低,即便如此,賣價一般已是從茶農手中收購價的5倍以上。茶農收獲茶葉,炒制后賣給收購商,茶葉知識,收購商將其賣給茶廠,茶廠加工后賣給中間商,中間商轉售給商場、超市,最終來到消費者手中--5道環節中,每個經手的商人要賺取至少三成的利潤,茶價上漲5倍就不足為奇了。
更貴的是禮品茶,福建茶協會助推坦洋工夫品牌升級,一位福建茶企老板曾向李曉軍抱怨,逢年過節,為了賣禮品茶,每天不是陪客戶喝酒吃飯就是唱歌泡澡。他的公司,今年預計能賣出6000萬元禮品茶,其中1000萬元是采購、加工費,4500萬元是各單位采購人員的回扣,剩下500萬元,除去工人工資、租金,才是利潤。這樣算下來,一斤禮品茶從茶農到消費者,漲價至少十倍。
充滿著灰色利益的茶葉銷售鏈條,被拿來與藥品類比,一片藥丸,出廠價幾毛錢,到了醫院能賣數十元。所不同的是,得了病,你不想吃藥也得吃,而茶葉非必需品,既然價格偏高,那就省著喝,由此導致中國茶葉銷量總是不溫不火。
其實,中國的茶葉產量本可以高出眼下數倍,茶葉也可以賣得更便宜。一株茶樹,一年可采摘5到6次,可因為銷量低,到了夏天,春茶還沒賣完呢。即便是最金貴的春茶,為了造成物以稀為貴的景象,可采可不采的葉子被放棄。
破第一個行業規則 茶商世家網絡賣茶
生在鄉鎮,上了大學,李曉軍也沒能接觸大城市,他就讀的安徽科技學院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老家鳳陽縣,那是中國唯一地處縣城的本科院校。
爸媽期待著兒子憑借學歷跳出農門:全家起早貪黑賣茶,一年不過賺七八萬元,不是啥有出息的活,畢業后考個公務員,進家國企,才是正道。
違逆父母意愿,沒有大城市生存經驗的李曉軍在畢業后的第二天來到杭州,那是2006年7月1日,他落腳閘弄口新村一間8平方米的出租屋。
在李曉軍眼中,杭州是茶葉創業的不二選擇:那是中國茶葉之都,那是中國電子商務之都,那還是大學生創業之都。
網絡賣茶葉,是打破中國茶市困局的一條路。網商采購茶葉后,直接快遞給消費者,省去了諸多中間環節,能讓茶葉廉價多銷。
他入行時,全國已有1000多家網絡茶商??墒?,從某種意義上,李曉軍還是打破了一個行業規則,出身傳統茶商世家的創業者轉戰網絡賣茶,在5年前,他是第一人。
那個時候,傳統茶葉銷售方式依然是主流,精于茶道的老把式不懂電子商務,而網上賣茶人多數疏于茶道。李曉軍特殊的家庭背景為其之后的成功打下注腳。
盡管選對了路,但李曉軍還是度過了人生最艱辛的夏天。沒有家人的支持,他手頭只有1200元,900元買了臺舊電腦,房租還要300元,他苦求房東,暫交半月房租,留下150元,成為做生意的本錢。
騎著自行車,到轉塘,到佑圣觀路進貨,吃2元一碗的面,4元一份的盒飯。買來1毛2分錢一粒的普洱茶,網上賣兩毛。李曉軍和同行最大的不同是,他能在批發市場看準地道的好茶,他還能在賣茶之時傳授喝茶養生之道。就這樣,他的鐵桿粉絲多了起來。
3個月后,150元變成了5000元。父母覺得,這行當能吃飽飯,決定向李曉軍供應茶葉。
于是,一間8平方米的屋子里,擺上了貨架、儲存茶葉的冰箱、烘烤茶葉的電爐、包裝茶葉的真空機、床和電腦桌。
到了年底,李曉軍帶回了4.2萬元。
2007年,是李曉軍瘋狂租房的一年,為了存放貨物,他先租下對面20平方米的一間民房,再租下第二間、第三間……直到第十二間。
未注冊公司,他無法合法地到人才市場招聘,靠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介紹,他拉起了一支七八個人的隊伍。
他沒把顧客單純當賺錢的主,而與他們在網絡論茶中結下友誼。一位山東的公務員來杭旅游時,還特地到閘弄口新村拜訪,為他的執著打拼所感動。
破第二個行業規則 免郵費無理由退貨
打破不能免費退貨的網絡賣茶行業潛規則,李曉軍說這是“換位思考使然”,在這一破一立當中,他甩開了絕大多數競爭對手,奠定了開辦公司的根基。
從一天賣幾包茶,到2007年底一天賣幾十包,李曉軍成天琢磨怎樣把這個數字變成幾百元、幾千元。網絡購物,買家最大的擔心是看不見實物,更無法品嘗,一直以來不能免費退換茶葉的潛規則壓制著行業的發展。
李曉軍的換位思考是這樣演繹的:比方我到商場買衣服,試穿了七八件,服務員不能發脾氣,也不能強迫我買。同樣道理,消費者網絡買茶葉也該享受這樣的服務。
他在淘寶率先宣布茶葉網售游戲規則:買我的茶葉,貨物送到后可以試泡3杯,若對口感不滿,,或發現比商場超市賣得貴,或是其他一切不滿意的理由,可申請退貨,不僅全額退款,郵費也由賣家承擔。
此招一出,大批沒有底氣做出該承諾的網絡茶商死去,剩下的,被迫陸續向李曉軍看齊,如今,這條規則已是不成文的行業通行準則。李曉軍說,,“不經意間,自己成為了行業規則制定者。雖入行晚,但由于在新的游戲規則中搶得先手,生意進步有了加速度?!?br>2008年,年銷售茶葉430萬元的李曉軍已在行業里排得上號,“是時候注冊公司,把游擊隊變成正規軍了。”恰好此時,貴州晴隆籌資千萬建設生態茶園,杭州推出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政府幫他在濱江區物色了辦公場地,還補貼了一半租金。
破第三個行業規則 建生產線搞質量安全認證
2009年,一項國家新規在茶葉行業施行,任何在商場、超市銷售的茶葉,茶葉資訊,都要經過qs(質量安全)認證。這意味著傳統的從農民手中收茶,隨意烘烤包裝的茶葉將在實體店被淘汰,想做茶葉生意,必須擁有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產線,每道工序都要通過檢驗。
此時,網絡售賣的茶葉尚沒有執行此項新規,對于薄利多銷的網商而言,租廠房、招工人,買生產線都是頭疼的事。李曉軍再一次判斷了行業前行的方向:這是大勢所趨,晚動不如早動,早動手早受益。
租下一層樓的廠房,18萬元一年的房租幾乎是公司全年純利的一半,再加上一條生產線,9萬元一臺的噴碼機,李曉軍又成了兩手空空的窮人。他獲得的回報是:成為了第一個擁有生產線,并通過安全認證的茶葉網商。
果如李曉軍所料,兩年之后的今天,沒有qs認證標志的茶葉,在網上已賣不動,借助這一招先手,李曉軍登上了中國第一茶葉網商的寶座。150元起家的李曉軍,2011年將賣出7000萬元茶葉。
就在此時,李曉軍注冊了自己的茶葉商標藝福堂。他雄心勃勃:這個商標今后一定是堪比立頓的世界茶葉名牌。于是乎,他同時注冊了45個國內商標,涵蓋所有商品門類,也就是說,今后哪怕是一家洗衣店,也不能使用藝福堂三個字做招牌。他也在世界25個主要茶葉消費國注冊了這個商標,“我坐等侵權訴訟大戰的到來?!?br>多年來,中國茶葉行業一直不是高學歷人才的聚集地——加工茶葉的方法千百年少有革新,龍井、鐵觀音、毛峰包裝越發華麗,但口味年復一年,農民工稍加培訓,就能勝任茶廠的活。
新式的網絡賣茶同樣不需要高端人才,會打字、上網、收發郵件就能搞定網絡訂單。但李曉軍朝思暮想的事情是:我的公司一定要有大堆本科生、研究生,越多越好。
2008年,當他獲得營業執照的第二天,頭一次合法地走進了人才市場,招到6個大學生,并用事業把他們挽留到了今天。
李曉峰招本科生,是想把他們培養成茶葉文化大師。每一天,他的公司都有人在接受茶葉培訓,傳授如何儲存茶、鑒別茶、品茶,制訂喝茶養生計劃。
讓他得意的是,一位有本科學歷的銷售員和中專學歷銷售員同桌,因為每天能為200位網友傳授茶道,本科生的銷售額高出中專生一半。
招來的研究生,他不指望靠他們賺快錢,高薪養著他們,讓一群對搞研究有興趣的人潛心呆在實驗室。他們的努力,或許就是公司明天的動力源泉,就是中國茶行業復興的希望所在。
破第五個行業規則
為什么不能讓茶變得潮一些
歷經數千年,中國茶已顯老態,李曉軍不希望中國茶文化如戲曲一樣,日益遠離人們的生活中心。他希望,造出時尚的茶飲品,讓茶葉成為80后、90后、00后的新寵。
在中國的傳統中,花花草草的根莖葉都可以成為茶葉的選材。李曉軍的企業研發了五谷雜糧茶,原料分別是苦蕎、玄米、生姜、牛蒡、大麥。他還把荷葉做成了茶,他說,經過細心加工后,荷葉茶能喝出綠茶的味兒來。
他的玫瑰花茶已推向市場,這種茶據說有美容功效;12個碩士生組成的團隊正在苦苦研發一種解酒茶,造福不勝酒量而不得不應酬之人;他也希望把茶變成可樂、果汁一般的方便飲品:奶油綠茶、飄香紅茶等時尚茶產品均在考慮之列。
除了夢想讓國人花不多的錢喝上方便、新潮的茶,李曉軍也在憧憬著自己的茶產業王朝:在中國每個茶葉主產地附近建茶廠,產出的茶葉運往全國7個大型倉庫,實現就近向消費者發貨。在大城市建1000家茶葉體驗店,不僅能配送網絡訂單,還是茶友品茶、學茶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