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茶詩《清明即事》賞析
發布時間:2024-09-03 點擊:65
孟浩然(689——約740)唐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少好節義,詩工五言。早年隱居襄陽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后張九齡署為從事。詩與王維齊名。有《孟浩然集》。
《清明即事》 全唐詩卷159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 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賞析:受大唐社會整體環境的影響,曾狠下決心要一生隱居的在鹿門山隱者孟浩然,還是經不住功名利祿的誘惑,長途跋涉赴京城長安去謀官做,且躍躍欲試。深得皇帝和公主垂青的京城大紅人王維盡力提攜。事也湊巧,孟夫子在王府竟巧遇玄宗皇帝駕到,慌急中藏于床下。皇上呼出,不難為他,并愿聞其詩作,誰曉得這位老兄做人不開竅,不乘機討好賣乖,反而吟詩埋怨皇上不重視人才。玄宗不悅,善言責備。王維見此亦不好舉薦。孟夫子官運雖不佳,倒留下一則流傳千古的逸聞趣事。在唐代,一介文人有官做和無官做大不同,清明節來了,別人去曲江吟詩飲酒,孟夫子卻只好冷清清地獨守“空堂”回憶往事,并以茶代酒尋求些許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