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壺在數百年的傳承中形態迥異
發布時間:2024-09-01 點擊:79
它是紫砂壺器型中家喻戶曉的頭號明星,也是每位制壺藝人的入門必修課。它之所以備受人們歡迎,也因為它是藏家和茶人心中的至愛。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它的造型在歷代藝人的手里經歷了一次次變化。
仿古壺以器型簡單、造型穩重、神韻古樸而聞名。壺蓋平圓,中間微古,邊沿凸起成弦,子口呈一線,平整圓滑、紋絲合縫。扁圓鈕沉穩有力,壺肩凸古挺拔,氣勢逼人。壺身上下約縮,渾圓敦實,憨態可愛。壺嘴壺把圓潤別致,拿捏穩當。仿古不僅造型美觀大方,而且極宜品茗,為歷代茶人所鐘愛,流傳甚廣。
目前流傳下來最早的仿古壺要數大亨仿古,他一改盛清階段宮廷化的繁縟靡弱的態勢,重新強化了砂藝質樸典雅的大度氣質。既講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適用,又表現出技巧的精到,大亨的仿古造型穩重、渾厚、大氣,線條中隱隱約約的柔美,如同邵大亨的性格,是一位錚錚鐵骨的漢子。
相傳,蘇州大儒吳大澂見到大亨仿古時,說了四個字:骨肉事勻。一語中的大享仿古的精髓所在,大亨仿古整體線條流暢,收展有度,氣勢不凡。從格調上來品評,大亨的傳器應該說是紫砂陶文化前進中的一大轉折。
大亨仿古
大亨仿古
大享之后,歷代藝人竟相效仿,其中不乏頗具特色的精品。繼邵大亨之后,清同治年間,宜興川埠上袁村又出現了位制壺名工,他叫邵友廷。
友廷仿古更加講究實用,壺鈕加高,壺把舒展挺括,拿捏舒服穩當,壺嘴也別有特色,相對大享仿古,壺嘴加長加細,十分硬朗。
關于這別具風格的壺嘴,除了體現了作者的風格個性,還不得不提到晚清民國民間對嘴飲茶的習俗。這一習俗在戲臺茶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戲臺上,經常化妝的角都有一把茶壺,因為唱戲要飲場,喝水潤喉,但用蓋碗或是用出水收水不利落的茶壺來喝,不小心便會使臉上的妝融化,影響接下來的演出,因此對嘴飲茶十分不便,而友廷仿古這樣又長又細的壺嘴,回水干凈利落,壺口涓滴不出,所以更加的方便實用。和大亨的“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不同,友廷仿古更以民間實用流行為主。
壽珍仿古
壽珍仿古
到程壽珍的時候,程壽珍在友廷仿古的基礎上又略有修改。他是一位勤勞多產的制壺名家,相傳一天能做三把壺。風格繼承了友廷仿古渾圓豐潤的特點。壽珍仿古別具匠心之處,其一在于壺嘴的做法。其壺嘴中部彎折,細長硬朗的壺嘴,顯得更剛勁有力、別具一格;其二在于壺頸拉高,使下壓的壺肩顯得更加挺拔,壽珍仿古整體簡練,和大亨仿古渾厚、大氣、穩重的特點不同,更像一位粗獷、雷厲風行的壯漢,這也體現了一種工藝純熟的大匠之美。
景舟仿古
景舟仿古
到了現代,仿古在壺藝泰斗顧景舟的泥凳上又產生了新的變化,俗稱大口扁腹。如果要與大亨的相比,那么“扁”字正是景舟仿古的新意所在,只要翻看壺底,就能感到足的挺立和有勁,底部也是內凹的反弧,視線可以游走往還,氣脈不斷。除了這件扁腹,還不得不提到另外一把頗具特色的仿古。
顧景舟座有蘭言版仿古
1946年,江蘇省農民銀行要訂做100把會議紀念壺,不少藝人自然都想攬下這筆生意,負責此事的是宜興分行蜀山辦事處主任的周之標,他將訂單交給自己的鄰居、福康店的老板徐祖純,最終選定以汪寶根的一撩底仿古為原樣,可惜汪寶根當時已經不再做紫砂手藝活,徐祖純將壺坯的制作任務交給了顧景舟,最終由顧景舟和沈孝鹿合作完成,再由諸葛勛刻字,而這次紀念壺選中仿古這一器型,也正反映了仿古的受歡迎程度,無論是泡茶還是把玩,它都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
葵仿古
豐富仿古造型的變化,不僅僅是仿古如意壺,還有葵仿古。葵仿古采用葵花瓣筋囊,塊面轉折的表現手法,使整個壺的造型協調統一,筋紋凹凸有致,氣勢挺拔貫通,它是圓器的造型演繹為筋紋器,從而進行了一場華麗的變身。
馮勤芳《仿古》編號:18857
馮煉《菱花仿古》編號:42661
如果說,大享仿古是一位大氣穩重的俠客,那么壽珍仿古則像一位粗獷硬朗的壯士,而景舟仿古則像一位秀外慧中的文人雅士。仿古在數百年的傳承變化中形態迥異,有的像老生,有的像小生,個中滋味,只有后人自己心追手摹,取其風神。不變的是仿古造型樸實教厚,又極宜品茗,把玩時溫潤如玉,君子好速。在制壺藝人的手里,仿古還會繼續被賦予新的精氣神,續寫嶄新的經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