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澀重的普洱茶后期轉化空間會更大嗎
發布時間:2024-08-31 點擊:61
對于茶的苦,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你對茶的苦澀是怎樣看的呢?有人說苦澀重的茶后期轉化空間更大,這又是真的嗎?
首先我們得了解組成茶葉的滋味物質有哪些,茶葉滋味物質是茶葉中由味覺所能感受到的茶味構成物的總稱,由酸、甜、苦、澀、鮮、咸等味素構成。陳宗懋在《中國茶葉大辭典》中提到:“茶葉澀味物質主要是茶多酚類、醛、鐵等物質,而茶葉苦味物質則主要有咖啡堿、可可堿、茶葉堿、花色素類、茶葉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黃烷醇類。”
一般來說,茶湯中的苦味和澀味是相伴而生的,在茶湯滋味結構上處于主導地位。苦澀味只不過是茶的一種本味,從來都存在,但從來都不是唯一或者一直存在。帶有“苦澀味”的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茶,往往還有可能是好茶,因為茶葉苦澀味的濃淡是由它所含有的苦澀味物質的多少決定的。
如果在品飲時你只感受到了苦,那么說明在茶湯中,苦味物質占上風,也可以簡單的認為是咖啡堿壓制了兒茶素類等物質的呈現。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滋味很苦,是否說明茶葉內含物質就豐富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哪怕確實很豐富,也說明了這個茶的內含物質成分并不平衡,偏苦類的物質含量過多。
所以,苦澀的茶不一定是壞茶,但苦澀化得快的茶一定是好茶。苦澀其實可以說是茶葉內含物質豐富的證明,苦澀化得快,證明制茶工藝好,是好茶。普洱茶后期轉化空間的大小,與普洱茶本身的用料內含物質、制茶工藝以及后期的存放環境都有很大的關系。苦澀重的茶如果本身內含物質豐富、制茶工藝標準、后期又存放得好,那么是有利于后期轉化的。但如果只是苦澀,苦澀又化不開、制茶工藝也有待于改進,那么,無論你怎么存,你的茶也不一定能存好。所以,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