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茶的感官審評技術
發布時間:2024-08-26 點擊:48
1、審評方法
1.1 使用茶具:白色陶瓷有蓋的杯(審評杯)90ml、審評碗11om1、評茶盤20×24×5cm、葉底盤、湯匙等。
1.2 洗滌加溫茶具:用溫開水沖洗要沖泡和飲用的茶具。
1.3 取茶樣看外形(茶時’的外形與色澤):扦取具代表性永春佛手茶樣5—6克于沖泡杯(審評杯)中;察看茶葉的外形是否緊結,色澤是否砂綠油潤。外形干看以條索、色澤為主,整碎、凈度為輔。
1.4 沖泡與審評內質(香氣、湯色、滋味、葉底):
1.4.1 以100℃開水沖泡。
1.4.2 先刮沫:以杯蓋刮除浮在杯上的茶沫,沖洗干凈,再蓋上杯蓋。
1.4.3 審評內質。
第一泡:沖泡后l一1.5分鐘后聞杯蓋香,看品種香氣是否純正,何種香型,永春佛手品種特征(香椽香等)是否明顯;約2分鐘時,倒出茶湯于審評碗中,看其湯水是否金黃清澈;湯水是否純正醇厚回甘,香氣是否與杯蓋一致,是否有永春佛手的品種特征。
第二泡:以第一泡同樣的方法沖泡。2分鐘時聞其杯盞香,與前次比較,看香氣是否一致,判斷香氣的強弱程度。3分鐘時倒出湯水,看其湯水色澤及湯水的香氣、醇厚、回甘程度。
第三泡:與前兩次沖泡方法基本一致。3分鐘時,聞其杯蓋香,與前兩次香氣比較,判斷其香氣的強弱純正程度。4分鐘后,倒出湯水,看其色澤,品其湯水的,與前兩次比較香氣、醇厚回甘情況,以判斷耐泡程度。
有需要進一步審評可以同樣方法繼續沖泡、審評其香氣滋味。審評滋味后,先嗅葉底余香,再將茶葉倒入裝滿清水的白色搪瓷盤中評葉底。
2、永春佛手茶內質各因子的審評特點如下:
2.1 嗅香氣:沖泡后,用拇指、食指、中指將杯蓋豎起移至鼻端,深吸嗅香。香氣以其品種的花果香、清香、濃強持久且耐泡為佳;品種香弱的為次;香氣粗短、濃香持久且耐泡為佳; 品種香弱的欠佳;如帶有煙、焦、霉、水悶氣、日曬氣、油氣等為劣品。嗅香氣應熱嗅、溫嗅、冷嗅相結合。第一泡判別茶葉中的異氣味和香型,第二泡判別香氣的濃淡、強弱,第三泡判別香氣的持久性。
2.2 看湯色:嗅香氣之后,立即將茶湯傾倒入審評碗中,然后趁熱辨別茶湯的顏色、深淺、明暗、渾濁等。永春佛手茶湯色一般要求橙黃或淺金黃,以明亮清澈為上品,暗淡混濁為次品。一般米說,容茶湯也以金黃色為佳,夏茶以橙黃色為好,秋茶以淺橙黃色為好。永春佛手茶湯色以淺金黃色為佳。
2.3 嘗滋味:看湯色的同時或之后嘗滋味。嘗滋味要趁熱(45.50℃)時最為準確。用茶匙舀取適量茶湯吮入口中,用舌頭在口腔內循環打轉,邊打轉邊吸氣,使舌部味蕾充分感受,作出相心的綜合反應。舌頭各部位對味覺分工不同,舌尖辨甜味,舌兩側辨咸酸.舌心辨鮮澀,舌根辨苦味,咽喉與鼻腔相通,亦可辨香氣。茶湯在口中打轉不宜過久,以免舌頭失敏感性。審評滋味是品嘗茶湯滋味的濃淡、醇厚、鮮澀、甘甜、鮮爽、青臭味、刺激性,辨別茶湯中香味有否異味及茶葉火候等。茶湯入口,有一股芬香,過喉甘滑、醇厚、鮮爽、回甘為上品。第一泡滋味濃度大,先辨別有否雜異味、品種味;第二泡滋味最好,品種特征更明顯,對辨別鮮爽度、醇厚度、韻味、回甘有利,是判定級別的依據;第三泡辨別茶葉耐泡性、持久性,以及與第一、二泡的滋味是否基本一致。永眷佛手茶滋味要求“醇厚圓滑無異味,青臭薔澀非上品,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潤韻無窮”。
2.4 評葉底:先嗅葉底余香,用右下將審評審杯倒翻,左手持杯蓋半蓋著杯面,移至鼻端深吸嗅香。然后將茶渣倒入裝有清水的葉底盤中,用湯匙翻動葉片鑒別。葉底主要觀察:
1、嫩度:葉了的柔軟肥厚程度,具彈性還是硬挺:
2、勻整度、斷碎牢:
3、葉色;
4、紅邊紅點分布情況,是鮮紅色還足褐紅色;
5、品種純度、有無品種混雜。永春佛手茶葉底以肥厚、柔軟、明亮、色澤一致、綠葉紅邊、勻整、純正者為佳。
3、審評標準
評分標準:①干看外形:外形1o分,色澤1o分;②濕看內質:香氣35分,滋味35分,葉底10分。茶葉外形的凈度和湯色僅供評分參考。一般:審評的評分在80分以上者為優質永春佛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