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紅工夫茶是什么茶,閩紅功夫茶的品質特征
發布時間:2024-08-17 點擊:65
很多人都知道紅茶有閩紅工夫、祁門工夫、休寧工夫、川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這其中祁門工夫、休寧工夫、川紅工夫、滇紅工夫大家都比較熟悉,那么,閩紅工夫茶是什么茶呢 ?其實閩紅工夫茶是產自福建的幾款紅茶的通稱,下面,茶葉基地的小編就今給大家介紹介紹閩紅工夫茶以及閩紅工夫茶的品質特征。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閩紅工夫茶的由來
據考,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九云:“第巖茶反不甚細,有小種、花香、清香、工夫、松蘿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紅。”可見,工夫茶是巖茶中一個品位甚高的品種。史料有載,自明朝開始,因出口的原因,同樣源自福建武夷山中的紅茶產量日盛,因制作方法考究,逐漸地,紅茶取代了巖茶,競得了“工夫茶”的美名。之后,有當代茶圣尊稱的吳覺農先生主編的《中國地方志茶葉資料選輯》載:“武夷巖茶與紅茶都有稱為工夫茶的品種。民國之后,巖茶就沒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則全指紅茶。”
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紅茶篇》中又將工夫紅茶按省別分為:閩紅工夫、祁門工夫、休寧工夫、川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工夫茶自此便有了明確的地域分類。其中,福建的工夫茶被總體概括為了“閩紅工夫”。“閩紅工夫”主要是指產自福建的三大工夫茶的總稱,囊括了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閩紅工夫茶的三個品種
三種閩紅工夫茶產地各不相同、品種各異、品質風格也略有區別。
1、白琳工夫
產于福建福鼎的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帶,屬于小葉種紅茶。
白琳工夫品質特征是:外形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呈絨球狀,色澤黃黑。沖泡后,香氣鮮爽帶甘草香,滋味清鮮甜和,湯色淺亮,葉底鮮紅帶黃。2、坦洋工夫
產于福建福安、拓榮、壽寧、周寧、霞浦一帶。相傳,坦洋工夫為清代咸豐(公元1851--1861年)、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福安縣坦洋村人胡福四所創制。
坦洋工夫品質特征是:外形細長勻整,有白毫,色澤烏黑有光。沖泡后,香氣清純甜和,滋味鮮醇,湯色鮮艷呈金黃色,葉底紅勻。3、政和工夫
產于閩北,主產地為政和,有大茶和小茶之分。大茶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是閩紅三大工夫茶的上品。
政和工夫的品質特征是外形近似滇紅,但長索較細,毫多,色澤烏潤。沖泡后,香氣高而鮮甜,滋味濃厚,湯色紅濃,葉底肥壯。小茶用小葉種茶樹原料制成,條索細緊,色澤暗紅。沖泡后,香似祁紅,滋味醇和,湯色淺,葉底紅勻。 以上就是關于閩紅工夫茶的介紹。總而言之,“工夫茶”是紅茶的一種品類名,又叫做“工夫紅茶”,除了工夫紅茶外,還有小種紅茶、紅碎茶等其他類紅茶。另外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再普及一下工夫茶和功夫茶,有很多人把工夫茶與功夫茶混淆。工夫茶是一種茶類,而“功夫茶”則是一種沖泡茶葉的方法,盛行于福建、廣東一帶,其對沖泡的茶品、器具、水等都有很高的講究,操作起來很費功,。它與“工夫茶”的意思完全不同。
功夫茶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