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易貢茶場援藏兩年內人均收入翻番
發布時間:2024-08-13 點擊:63
2010年7月,廣東援藏工作首次進駐茶場。易貢茶場全場人均年收入當時是1800元,而2012年人均年收入統計結果是4100元。這就是充滿嶺南特色的佛山工商業思維遇上西藏特困國營企業所交出的答卷。
更具佛山創新風格的是,佛山援藏干部圍繞“世界海拔最高的茶場”,以及當地的綠色有機茶葉所進行的生產技術改造和品牌營銷,將有望為當地留下一座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此外,佛山市還組織規劃人員協助茶場編制發展規劃,提出將在10年內打造“中國戶外運動之鄉”。
佛山推手下的暢銷雪山茶
西藏林芝,海拔平均3000米,很多都市人覺得這個地方很神秘,并充滿向往,背后的原因往往是源自旅游雜志上的只言片語:這里不僅有眾多延綿不絕的白色雪山,還有號稱“國內飛行難度第一”的林芝機場。
但是,對于承擔對口扶貧任務的廣東人來說,迎面而來的是巨大的壓力。在廣東援藏工作首次進駐林芝易貢茶場的2010年,這個特困國營企業最終全年收入僅為350萬元,全場人均年收入僅為1800元。
如何幫助這座雪山茶廠擺脫貧困命運?佛山以藏富于民著稱,來自佛山的援藏干部對扶持產業發展有豐富而成熟的經驗。靠山吃山,佛山人仍把目光聚焦在了茶葉產業本身,并確定了這樣的思路:作為世界海拔最高的茶場,綠色有機茶葉仍將是易貢茶場發展經濟的重頭戲。
對于都市中的人們,“雪山上的茶葉”充滿噱頭,但首先必須對粗糙的茶葉生產工藝進行改造,更符合市場口味。為改善茶葉生產條件,援藏工作組優先安排援藏資金按照有機茶標準化茶葉加工廠進行改造,購茶葉加工設備、改進茶葉包裝,使其成為了年加工5萬多斤的標準化茶葉加工廠。
經過努力,易貢茶廠產品系列得到空前完善,在原有的林芝春綠和易貢康磚茶基礎上,新推出了雪域茶極、雪域銀峰和易貢云霧等高端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其紅茶試制取得技術性突破,產品“高原紅”進入了批量生產,填補了西藏紅茶生產的空白。在產品和商標實現突破后,佛山援藏干部推動茶廠打開新渠道,多次到廣東舉辦茶葉推介會和參加首屆廣東(佛山)安全食用農產品(000061,股吧)博覽會。這一系列努力的直接結果是,茶場茶葉產銷兩旺,其中產量從2011年的3.1萬斤增加到2012年的5.5萬斤。
“中國戶外運動之鄉”邁出第一步
隨著茶葉產業的蒸蒸日上,昔日破落的茶場重煥生機。而單一的主營產業、短期的樂觀趨勢,并不代表長遠問題的解決。為此,援藏工作組多次組織廣東有關部門、企業到易貢茶場考察,幫助易貢茶場做好三年、五年、十年發展規劃。
在這其中,結合茶場的實際情況,由佛山市組織規劃人員協助茶場編制了10年發展規劃,并召開建設規劃專家評審會,進行論證。按照規劃,當地將在10年內打造“中國戶外運動之鄉”,把茶場努力建設成為城鎮生活、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旅游開發、教育衛生和高原綠色農牧產品六個“示范區”。
“中國戶外運動之鄉”的提出,并非空中樓閣。站在戶外運動和旅游業的角度,茶場所處的地理位置堪稱絕妙,附近擁有中國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欽冰川,中國最美原始森林之一的崗鄉自然保護區,世界第三大峽谷帕龍藏布大峽谷,西藏第一個國家級地質公園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等。目前,援藏干部正在制定方案,盡快解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
佛山援藏干部林永望介紹,2011年“中國戶外運動之鄉”概念經媒體推出后,在國內戶外旅游愛好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從茶場提供的旅游數據可以看出,2011年到易貢茶場觀光旅游的游客激增,從過去每年1000多名游客增長至當年的4800多人,2012年更是遞增至8000多人。
他建議,易貢茶廠可將現有旅游休閑區與戶外觀光旅游相結合,把迎賓廣場、游客服務中心、中心區特色水街旅游休閑區、生態療養中心等項目建設融入戶外觀光旅游的概念中,形成集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