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縣長廖其剛在全縣茶產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發布時間:2024-08-09 點擊:60
10月18日,鳳岡縣2013年度茶產業發展大會成功召開,縣長廖其剛在會上發表講話。以下內容根據錄音整理--
同志們:
今天在這里召開大規模的茶產業發展大會,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前全縣茶產業的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從去年開始,全縣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一年來,我們的工作卓有成效,但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需要我們認識總結、深入分析,研究明確下步工作的目標措施,堅定不移地、義無反顧地推進全縣茶產業縱深發展。剛才,能科副書記宣讀了今年茶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通報了茶產業發展補助資金的兌現情況,這些意見,是縣委、政府的決定,希望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永安、永和兩個鄉鎮分別作了交流發言,一個老茶區、一個新茶區,工作推進得有聲有色,值得各鄉鎮學習借鑒,希望大家取其所長,舉一反三,在今后的發展中創造更好的業績。等會,覃書記還要作強調。結合當前工作,下面我先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提高認識,把準形勢,進一步堅定推動茶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從2012年開始,全縣茶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期。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要實現“四個增加”(面積增加到700萬畝,加工企業增加到3000家,綜合產值增加到500億元,從業人員增加到500萬人)、“四個提高”(提高農民種茶收入,提高茶產業收入比重,提高茶園集中度,提高品牌競爭力)的戰略目標,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5年要實現茶園種植面積260萬畝、綜合年產值達100億元以上,重點培育10家龍頭企業,著力打造四大公共品牌(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遵義紅茶、正安白茶),把遵義打造成為優質綠茶為主的多類茶產業原料基地、西南地區茶葉加工中心和延伸產品的集散中心、全國茶葉交易集散中心的發展目標。省市對茶產業重視力度的加大、發展思路的明確,為全縣進一步推動茶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我縣作為全省和全國的重點產茶縣,雖然經過多年發展,茶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體系,但隨著產業進程的深入推進,也面臨著茶園面積仍需擴大、茶葉市場急需擴展、茶產業鏈急需延伸、茶葉品牌急需鞏固等重大問題。尤其是茶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茶葉能否在市場立足的關鍵因素。我縣茶產業能夠異軍突起,靠的就是質量和品質,但目前我縣局部地方的茶葉質量令人堪憂,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警覺。同時,隨著茶產業的發展,各兄弟產茶縣發展力度不斷加大,產茶區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和殘酷。為此,無論是從省市的政策導向、縣內茶產業發展的現狀、還是從茶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都逼迫著我們必須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如果說歷屆縣委、政府通過不懈努力為我們做大茶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的話,那么,如何把茶產業做強、做優的接力棒則義無反顧地交到了我們這一屆縣委、政府的手中。
從去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問題,出臺了《“十二五”時期加快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新時期茶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安排部署,吹響了全縣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戰斗號角,明確傳達了新一屆縣委、政府做大、做強、做優茶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應該說,一年多來,經過全縣各級各有關部門、廣大茶企業和茶農的共同努力,我們在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回顧一年來全縣茶產業發展的道路,可以說成績突出,問題也突出:
就成績方面來說,我想用幾個方面的事例來說明。一是貴茶公司投資4200萬元引進的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成為全國最先進的生產線,進一步提升了我縣茶葉生產加工能力和技術水平。二是茶葉海外市場拓展取得重大突破,貴茶公司成功銷售3萬公斤綠寶石到歐盟,414項檢測指標全部合格,又與歐盟簽訂了5萬公斤的出口訂單,并相繼與芬蘭、意大利、美國、加拿大、迪拜等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出口訂單。三是鳳岡鋅硒茶品牌申報“中國弛名商標”和鳳岡鋅硒綠茶省級標準申報國家標準取得實質進展,成功在望。四是茶葉基地規范化建設取得突破,田壩有機茶葉生產示范園成為全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太極生態養生園被列為市級農業園區,瑪瑙山茶旅園區被列為縣級示范園區,形成了茶產業省市縣三級園區格局。五是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遵義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暨首屆“鋅硒茶鄉·醉美鳳岡”鄉村旅游文化節,茶海之心景區美譽度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六是啟動了邊銷茶生產,著力打造鳳岡鋅硒茶低端市場主打產品,有效拓展茶產業鏈條,促進茶產業良性發展。應該說,短短一年的時間,我們在茶產業的升華與拓展上動作頻頻,成效顯著,我們一定要增強信心、乘勢而上,堅定不移地強力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全縣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也非常突出,主要體現在:從政府層面來說,一是圍繞茶葉項目資金整合力度不夠,茶產業項目資金不足。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們涉及企業的部分補助資金沒有能夠及時到位,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茶企業發展的積極性;二是標準化建設推進的力度不夠,在標準化生產的推廣、執行、監督、處罰等環節辦法不多、措施不細、監督不嚴;三是對鳳岡鋅硒茶公用品牌的使用監管不力,沒有形成統一標準、統一管理,使用公共品牌的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對公共品牌的信譽造成了嚴重影響;四是個別部門執行力不強、服務意識淡薄,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差,對企業反映的問題不及時處理,個別部門甚至吃拿卡要。從企業層面來說,一是部分企業等、靠、要的思想較為嚴重,有政府補助的事才做,沒有補助的事就不愿做,缺乏主動發展、自主發展的積極性,過分依賴政府;二是部分企業、大戶、茶農質量意識淡薄,只顧眼前利益,存在濫用農藥、化肥、催芽素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縣茶葉質量安全;三是部分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有待提高,企業間缺乏協作互補、抱團出擊、合作共贏的意識;四是部分企業誠信度逐步降低。部分茶企業貸款融資后并未將資金投入到茶產業當中,挪作他用,我知道的就有5家茶企業;部分茶企業不按期償還貸款,導致無法進行二次貸款,出現資金困難后,反過來又把無法融資的問題怪罪在政府和金融部門頭上。在融資的問題上,可以說,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金融部門都是相當支持的,這些年來,全縣只要是真正用心做茶的企業,還沒有哪一家是虧損的,金融部門也明白這一點,如果說企業貸不到款,我想除了有部門服務不到位的情況外,企業更要從自身查找一下原因。
同志們,茶產業作為我縣發展程度最好、經濟效益最優、產業鏈條最長的優勢產業,其在農業產業中的地位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為重要,是任何情況、任何人都輕視不得的。茶產業已經成為富民揚縣的第一產業,是“茶葉改變了鳳岡”,是“茶葉造就了鳳岡”,但同時,我們面臨的形勢也是相當嚴峻的。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當前茶產業的發展已經到了“前進一步海闊天空、退后一步萬丈深淵”的臨界狀態。今天我把這些涉及政府、企業的問題都擺出來,說清楚,敢于亮丑、不護短,就是要告訴大家,縣委、政府抓茶產業的信念是堅定的,態度是堅決的,請大家不要有任何懷疑的態度,應該齊心協力。作為政府層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絕不回避、絕不推諉、絕不掩飾,該明確的必須明確、該解決的堅決解決、該糾正的及時糾正、該兌現的立即兌現;作為企業來講,也必須反省自警,積極進取、安心創業。希望全縣上下務必堅定茶葉改變鳳岡的信心和決心,把茶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作為全縣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政府、企業、茶農攜手同心,共同奮進,就一定能夠把我縣的茶產業推向新的發展高潮,走向創新發展的春天。
二、明晰思路,重拳出擊,全面推進茶產業發展轉型升級
鳳岡茶產業起步晚、進步快,靠的就是明晰的發展思路,靠的就是過硬的工作措施。在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按照縣委、政府既定的工作思路,以務求必勝的信心,以鐵的紀律、鐵的手腕、鐵的措施,強力推進茶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一)堅定不移抓思路,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決定力度,在茶產業發展上,縣委、政府的思路是一貫的、連續的、與時俱進的。
一是在發展目標上,必須堅定不移地按照50萬畝的要求抓好面積落實,真正實現“人均一畝茶,戶戶奔小康”。二是在發展措施上,必須堅定不移地按照抓規模、抓標準、抓品牌、抓市場、推進茶旅一體化“四抓一化”的要求,奮力在產量、產值、品牌、品質上實現重大突破。三是在發展定位上,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生態、有機的發展之路,圍繞高端做茶葉。四是在茶葉類型上,以獨芽茶為重點發展高端茶、以珠形茶為重點發展中端茶、以邊銷茶為重點發展低端茶,實現高中低端茶產品共同開發、共同推進。
(二)堅定不移抓規模,進一步鞏固茶園面積。
茶產業的發展,基地是基礎,規模是前提,只有做好了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飛躍。我們必須按照既定的目標,進一步鞏固、夯實茶園面積。
一是要繼續優化生產布局。全縣分為三大板塊進行產業布局,永安、土溪、新建為一個產業板塊,進化、琊川、蜂巖、何壩為一個產業板快,綏陽、花坪、石徑、龍泉為一個產業板塊,三個產業板塊分別重點打造1個園區,即田壩有機茶生產示范園區、太極生態養生園和瑪瑙山茶旅景區。茶園建設必須堅持適宜種植,不適宜地區堅決不準建園。同時,堅決杜絕在縣城、鄉鎮集鎮、新村、工業園區、水庫等規劃區范圍內發展茶園、種植培育木本花卉。要實行集中連片發展,做到規模化、集約化。在一些鄉鎮發展茶園過程中,干部群眾不支持、不配合,一些地方的好田好土不愿拿出來種茶,導致茶園零星分布、不成規模。因此,今后發展茶園,鎮村要全力配合,區域一經劃定,土地該調整的調整,該流轉的流轉,必須確保集中連片。例如,永安鎮要做好規劃,從飛峰坎到鋅硒茶道兩旁可視范圍內,必須全部種植茶葉。何壩鄉、龍泉鎮、花坪鎮杭瑞高速可視范圍內適宜土地也要全部種植茶葉。
二是要抓好基地建設。今年全縣按照3.5萬畝新建園(其中:縣級通過項目整合資金建園2.5萬畝,鄉鎮自籌或招商引資建園1萬畝),茶園補植補造安排1.5萬畝,具體任務分配任務文件已經下發,各鄉鎮務必完成。特別是在茶苗運輸及驗收的問題上:所有鄉鎮一律不得晚上運苗收苗;驗收每一車次茶苗,必須有項目實施單位、茶葉發展中心、鄉鎮分管領導及相關人員參加,縣紀委、監察局要組織紀工委和鄉鎮紀委人員全程參與監督,確保驗收人員嚴格按照規定標準驗收計價,驗收人員、監督人員必須現場簽字。凡是不按標準和規定驗收茶苗的,必須嚴肅處理。
三是要做好育苗工作。今年全縣育苗1000畝,必須堅持高香型品種與常規品種結合、以高香型品種為主的原則,高香型品種必須達到70%。
四是要狠抓茶園管護。堅持高標準茶園管理,做到100%補齊補栽,100%除草施肥,100%進行修剪。
五是合理布局加工廠。縣茶葉發展中心要匯同相關鄉鎮對500畝以上投產茶園無加工廠的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摸清全縣茶葉加工廠分布現狀,有針對性地招商引資,引進加工企業。另外,要重點抓好貴茶公司新建4條生產線的服務工作,原則上按照新建鄉、綏陽鎮、進化鎮或琊川鎮、蜂巖鎮進行布局。請能科副書記、隆強副縣長牽頭,相關鄉鎮抓與貴茶公司對接,做好項目選址等工作,抓緊落實。
(三)堅定不移抓標準,進一步強化質量安全管理。
鳳岡茶產業要想從量變到質變,其核心是標準化。鳳岡茶產業能否立于不敗之地,成敗也在于標準化。只有標準化生產抓好了,茶葉的質量才上得去,品質才有保障,品牌才會硬起來。
一是要加快建立茶葉生產技術質量標準體系。縣茶葉發展中心、質監局共同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與,要從土壤施肥、農藥使用、基地建設與管理、生產加工到包裝銷售等茶葉生產加工的全過程制定質量技術標準,建立健全精品生態茶園建設標準體系、生態茶葉加工廠建設標準體系。要確保“鳳岡鋅硒茶”地方標準創建為國家標準。同時,縣農牧局要建立健全農藥、肥料等農業生產資料的監管體系,對用藥、施肥等關鍵環節的標準化生產實行強制推廣,嚴禁有害農藥、有害肥料施用,加大有機專用肥、生物農藥推廣力度,以鐵的手腕和措施保障茶葉質量安全。總的來說,就是要實現生產環節無害化,加工環節清潔化。
二是要加快提升產品質量。進一步鞏固“豬沼茶林”四位一體生態農業循環建園模式。縣林業局要加快制定規劃,在全縣所有茶園套種木本花卉,品種以桂花、香樟為主,其他適宜品種也可。在苗木的權屬上,縣里的初步想法是:如果是政府全額投入,成材后由政府與茶園主人按比例分成(茶園主人占大頭),如果在套種時政府與茶園主人按比例投入,則苗木權屬全部歸茶園主人。目前林業局正在制定方案,最終以政府正式行文為準。同時,縣有機辦必須把有機茶的生產作為促進全縣茶葉品質提高的關鍵措施,全面加快推進有機茶生產、加工認證工作。對已有的有機茶園要嚴格按照規范管理,絕不允許違規操作;對一般茶園,要加大太陽能殺蟲燈、粘蟲板、生物農藥等標準化物資的投入,按照有機認證標準,加快茶園有機轉化。要鼓勵和支持茶葉企業進行qs認證、有機加工認證,力爭在“十二五”期末全面實現清潔化、標準化生產。
三是重點加強生產監管。首先是要充分發揮農牧局綜合執法大隊和農產品檢測中心的作用,進一步加大儀器設備配備力度,加強檢驗檢測人才、執法人員的整合和引進,要制定嚴密、過細的監管辦法和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對種植大戶、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葉企業的茶園、茶青、茶葉成品進行抽樣檢測,凡是抽檢不合格的,必須實行重罰重處,并勒令限期整改。縣農牧局要作為頭等大事來干,凡是出現農殘和重金屬超標等問題的企業、合作社、大戶,取消一切扶持政策和項目補助,并將其納入黑名單堅決封殺,嚴重的還要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我們絕不允許歷經千難萬險開創的事業毀在一小撮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全縣大局的企業、茶農身上,也絕不允許我縣茶產業像三鹿奶粉那樣因質量安全問題而毀于一旦。在事關質量安全的大是大非面前,希望全縣各級各部門、各茶企業、茶農要有清醒的認識,在此要特別提醒我們的執法檢測人員,必須做到秉公執法、嚴格執法,如果我們的執法檢測人員有循私舞弊、包弊隱瞞的行為,必將嚴懲不怠。其次,要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監督管理作用。作為政府部門來說,由于受時間、人員、設備等限制,其監督都是有限的、局部的,只有充分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發揮群眾的主體意識,對茶葉生產標準化的監督才能更好地落到實處。我們要把抓專業合作社作為抓標準化生產的核心工作,所有茶區必須以鄉鎮或村或跨區域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茶農”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作用,加大標準化生產的宣傳培訓力度,形成茶農相互監督制約的監督格局,特別要把散戶在施肥和用藥上嚴格規范起來,強化自律行為,確保產品質量。今后,凡是沒有加入茶葉專業合作社的散戶,各茶葉企業一律不予收購其茶青;凡是今后茶園的申報項目,必須以專業合作社名義進行申報,否則不予審批。各鄉鎮回去過后,必須立即引導茶企業、大戶、茶農成立專業合作社,研究過細的管理辦法和措施,必須讓其真正發揮作用。
(四)堅定不移抓品牌,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品牌是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是一個地方、一個企業的名片,是知識產權,也是物質積淀和文化積淀的結合。有了一個好的茶葉品牌才能極大地提升茶葉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一是要切實加強公共品牌管理。從去年開始,縣委、政府投入了1000萬元全力打造“鳳岡鋅硒茶”這個公共品牌,即將成功創建“中國弛名商標”,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將進一步得到有效提升。縣茶葉發展中心要牽頭制定完善“鳳岡鋅硒茶”公共品牌的使用標準和管理辦法,按照“標準達標、申報審核、監測淘汰”的原則,切實加強“鳳岡鋅硒茶”品牌以及“有機”標識的管理使用,做好“五統一”工作。原則上全縣只要產品質量達標的企業必須統一使用“鳳岡鋅硒茶”公共品牌,且不收取任何費用。但絕不允許擅自標注“鳳岡鋅硒茶”或“有機”標識,凡是擅自使用“鳳岡鋅硒茶”或“有機”標識的,一律進行嚴厲打擊,重處重罰。
二是要全力整合茶葉品牌。品牌的整合,實質上就是企業的整合。要想做大茶產業,做強茶品牌,必須著力扶持有潛力、有實力、有能力的茶企業,培育幾個頂天立地的行業龍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開發品牌產品、培植大市場、挖掘大效益。同時,要積極鼓勵企業開展聯合經營,促進中小茶葉企業向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優勢品牌聚集,全力扶持一些市場前景好,研發能力強,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自主品牌,其它一些中小微型企業采取合作分工的方式,按知名品牌企業標準搞加工,把創品牌的費用和精力用于更新設備、研發新產品和提高加工技術上,形成一個大企業帶小企業,小企業帶農戶,抱團出擊、分工明確、協作共贏的良性發展機制,務求在3-5年的時間內,樹立起幾個在全省、全國都叫得響、有特色的知名品牌。縣茶葉發展中心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及時出臺政策,予以扶持引導。
三是要加大茶業宣傳推介。要重點參與省、市舉辦的各種茶事活動和自主舉辦的推介活動,要與中央、省、市媒體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對鳳岡鋅硒茶進行深度系列宣傳,繼續擴大鳳岡鋅硒茶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后,凡是國家、省、市官方主辦的茶事活動,由政府組織、企業出資參與;凡是以企業商業行為舉辦的茶事活動,原則上政府不再組織,由企業自行參與。
(五)堅定不移抓市場,進一步加速產業化進程。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業發展,必須依靠市場、開拓市場、搶占市場,只有贏得了市場,才能加速產業發展的進程。
一是要規范縣內茶葉市場。縣內所有茶葉經營店必須劃行歸市,進入“黔茶天下”茶葉綜合交易市場,所有茶葉經營戶享受交“一年租金使用三年”的優惠政策。不進入交易市場的專賣店不再給予任何補貼。有機食品城要加快“黔茶天下”茶葉綜合交易市場建設進度,確保明年春茶上市前投入使用。
二是要積極開拓縣外市場。本著“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原則,鼓勵企業走出縣外,按統一的門店標準開設連鎖專賣店,與各大超市和茅臺酒專賣合作,開設專柜銷售等等。要充分利用網上購茶方便、快捷、低價、時尚的特點,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商務等現代商務模式,打造多渠道、多樣化的茶葉銷售渠道。我縣即將與貴州南航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我縣茶葉如需空運可享受價格優惠,各茶企業可通過貴州南航將茶葉運往全國各地。同時,要特別加強營銷隊伍的培育。營銷隊伍在當前是我們的軟肋,也是事關茶產業步入市場的關鍵。為求突破,可以鼓勵有經營能力的干部帶頭闖市場,更要以包容的心態大力引進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重點是立足于培養本地專業營銷隊伍,讓鳳岡人因茶而遍布天下。就像沙縣人那樣,因沙縣小吃而遍布天下。
三是要加快發展邊銷茶。邊銷茶是西藏、新疆、青海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特需品,是一種低端茶葉品種,生產技術要求不高,易于生產,并且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其原料主要來源于夏秋季節茶樹修剪的邊角料、廢棄料,因此,我縣發展邊銷茶,將不影響現有茶葉品種的生產加工,更可以進一步提高夏秋茶的利用率,提高茶葉下樹率和使用率,有利于提升全縣茶園的管理水平,延長茶園的生長周期,增加茶農收入。從去年開始,通過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的政策機遇,在我縣掛職的馬雪峰副縣長到現在的郭天龍副縣長,一直在幫助我縣跟蹤邊銷茶的發展問題,并且已經初步確認可以取得國家民委邊銷茶的定點生產指標。目前,我縣已經有黔韻福茶業公司和綠韻茶業公司開始著手生產邊銷茶,上周,我召開了邊銷茶生產的專題會議,對邊銷茶的發展事宜進行了明確:鳳岡邊銷茶同樣實行公共品牌戰略,公共品牌名稱為“大婁山”,今后凡是參與邊銷茶生產的茶企業,均可以免費使用,同時,邊銷茶生產企業享受全縣統一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由于邊銷茶的生產量大,全縣投產茶園均可作為原料基地,今后在新建邊銷茶加工廠時,原則上按照蜂巖、綏陽、土溪或新建、進化或琊川來布局。希望黔韻福公司帶好頭,盡快建設好生產廠房,引進生產設備,促進企業盡早投產,同時,也要加強與其他企業的聯合,開展聯合生產,爭取盡快做大邊銷茶產業。
四是加大茶產品的研發力度。重點致力于茶產品的應用性開發,例如在食品、醫療、保健、化工等行業,找到切入點和結合點,加快茶飲料、茶多酚、茶保健品等茶產品的招商引資。我縣已先行開發嘗試的茶豬、足浴寶雖然科技含量不是很高,但要鼓勵,要繼續。今后的茶工藝品、茶擺件、茶凈化器等都極具開發潛力,特別是古之源公司要加快建設,使其生產的茶飲料等產品盡快投入市場。縣委、政府將重點支持有示范帶動性的產品研發,最大限度地拓展茶葉發展空間。
(六)堅定不移推進茶旅一體化,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產業與旅游互動,是對產業最好的帶動,也是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獨創的茶旅一體化發展模式,既帶動了生態休閑旅游從無到有,又促進了茶產業的對外開放,真正做到了既賣茶葉、又賣景觀的良性互動,并由此延伸出了鯢旅游一體化、荷旅一體化、煙旅一體化等模式,為我縣的生態旅游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因此,我們在抓茶產業時必須同步推進旅游產業,要把茶產業和旅游業深度融合,絕不能做成兩張皮。
一是要全力打造茶旅一體化示范點,重點打造田壩生態有機茶生產示范園區、太極生態養生園和瑪瑙山茶旅景區,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功能完善當中充分考慮旅游發展的需要,夯實旅游發展的基礎,要加快田壩茶海之心國家4a級景區創建工作,精心打造茶海生態游,茶區觀光游,采茶體驗游,茶莊休閑游,茶鄉購物、養生游等旅游模式,精心規劃精品旅游線路,將鳳岡打造成黔東北生態休閑旅游勝地。
二是要加大茶文化開發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民間茶文化和人文茶文化,豐富茶文化內涵,精心設計開展春茶開采節、中秋品茗、茶產品競賽等茶文化活動,營造和提升鳳茶文化氛圍。特別是要抓好人才隊伍建設,要把全縣涉茶、愛茶、懂茶的茶文化人造冊、歸類,并通過辦刊物、搞講座、舉辦研討會、品茗活動及其他文娛活動等形式,有效的把大家調動起來、組織起來發揮作用,充分發揮文化人才在推動茶產業中的特殊作用。
三、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全力為茶產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茶產業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齊心協力,分工協作,為全縣茶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工作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
縣委已經明確由汪能科副書記專門負責統籌、指揮、調度茶產業發展,并將縣茶葉協會與茶產業發展中心合署辦公,謝曉東副調研員擔任全縣茶產業發展顧問,同時負責茶協工作。各級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充分履行職責、強化協作配合。各鄉鎮要加強對茶葉工作的領導,進一步明確責任,細化分工,抓好具體落實。縣茶業發展中心要發揮牽頭協調組織作用,制定好各項政策措施,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考核獎懲,強化問責,確保全縣茶產業強勢推進。
(二)創新政策機制。
從明年開始,全縣茶產業的獎勵政策要有所調整,今天我在這里談一些初步想法,縣茶葉發展中心要圍繞這些想法盡快抓緊制定修改新的獎勵扶持政策。一是對茶業加工企業的獎勵,今后原則上以茶青收購的臺賬、加工量的臺賬、銷售量的臺賬為準,年終算賬,予以獎勵。二是關于專賣店的獎勵,今后原則上以專賣店的銷售稅收為補助依據,以從我縣開據的稅收發票為準。三是對企業的項目扶持、融資貸款,今后原則上以企業對茶園管理的好壞、生產加工量的多少、銷售業績等指標為依據,優先扶持業績好、管理好的企業。四是原則上加大對企業認證有機茶園、有機加工廠的補助力度。
(三)加強項目整合。
鑒于目前茶產業發展資金缺口較大,發改、財政、農牧(扶貧辦)、林業、畜牧、水務、交通、住建、國土、文廣、招商、經貿、電力、通信等職能部門必須服從大局,主動對接,切實把項目整合作為頭等的政治任務抓好落實,積極向上爭取各種項目資金用于茶產業發展及茶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今后除上級指定戴帽的項目外,其它所有項目資金必須向茶區、園區集中,不服從統一安排和調度的科局,視其情況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為了管好用好各類整合資金,凡涉及資金整合的單位,必須派一名業務較強的同志直接參與項目建設,按本行業項目資金使用規定程序,管好用好本單位的資金,確保資金安全合法使用。
(四)轉變工作作風。
當前,我們雖然一直在抓作風、抓執行力,但我們一些部門仍然是官僚作風、衙門作風盛行,對企業反映的問題不主動服務、不及時解決,甚至是吃拿卡要。就是我組織開會研究企業的一些問題,一些部門在會上不是圍繞問題尋求解決之道,而是抱著政策條規的框框套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今天我在這里再次強調,各級各部門必須切實增強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的意識,特別是茶葉發展中心,必須實行定點定企業掛幫機制,凡是涉及掛幫企業遇到的問題,必須由掛幫人員全程負責協助解決,必須嚴格實行一次性告之、一次性落實制度。在一些難點問題的處理上,相關部門一定要靈活,一定要有擔當,同時,作為政府領導,我們也必須要為部門擔當。今后,凡是企業反映我們的哪個部門、哪個人員依然存在推諉拖延、吃拿卡要的,一經查實,必須嚴肅處理,也請各部門回去后作好傳達,堅決糾正這些不正之風。
(五)強化督查考核。
為保證抓茶產業真正形成合力,縣委、縣政府將強化督查考評機制,進一步完善茶葉產業考核獎懲辦法,嚴格兌現獎懲,同時,對鄉鎮的考核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縣委、政府督查室、茶葉發展中心、紀檢監察部門要組成專門的督查組,加強對茶產業各項任務完成情況的督查,要通過實實在在過硬的督查,倒逼各級各部門狠抓落實。
同志們,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是我縣農業產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縣委政府有決心、有信心實現“以茶富民、以茶興縣、以茶揚縣”的目標,希望全縣上下共同努力,把茶產業做大、做強、做優,為建設“四個鳳岡”和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